7月5日,长江江豚“淘淘”迎来了20岁生日!当天,工作人员特别准备了一场生日庆典,并向粉丝们进行直播,镜头前,“淘淘”悠然游弋,标志性的“微笑”依然亲切。
淘淘2005年7月5日生于武汉白鱀豚馆,是世界上第一头人工环境下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它的成长历程,伴随着科研人员的无数心血与公众的无限关爱。
从明星宝宝到家族“大家长”
“淘淘”自幼便是馆内的“小明星”和“机灵鬼”,聪慧过人,是完成训练项目的佼佼者。它也展现着独特的个性,偶尔显露“小脾气”,会用吐水表达不满;在生活上曾被形容有些“娇气”,享受鲜鱼直接送到嘴边的“服务”。然而,它更以“暖男”著称——它是唯一一头会陪伴雌性江豚从怀孕直至临产过程的成年雄性江豚。
二十载光阴荏苒,“淘淘”的身份早已超越了个体。作为白鱀豚馆长江江豚繁育研究群体的“大家长”,它拥有一个兴旺的家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训练员王超群如数家珍地介绍其家庭成员:大儿子“汉宝”,性格乐观,食量惊人,被视为“家族未来的希望之星”;女儿“小久久”,是“淘淘”的“掌上明珠”,活泼好动,最爱躲在妈妈身后玩躲猫猫;还有家族中最年轻的三弟“F9C24”,如今也已茁壮成长,展现出追逐鱼儿的活力。这个温馨江豚家庭的亮相,让观众感受到生命延续的喜悦与自然的和谐。
“豚生”大赢家:生态保护的闪亮名片
“淘淘”的出生,标志着人工环境中繁育长江江豚这一世界性难题首次被中国科学家攻克。这份成就的光芒随时间愈发璀璨。2018年,一幅记录“淘淘”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照片《温馨一家》,跃然登上中国邮政发行的《长江经济带》特种邮票。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期间,“淘淘”的整版巨幅图片更是登上了《人民日报》,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守护长江生态的决心。
为了庆祝“淘淘”20岁生日,重庆文旅集团旗下“长江奇迹”游轮也送上祝福,将来自长江上游的深情厚谊传递给“淘淘”家族。江豚学校——武汉大兴路小学的孩子们,带着为江豚绘画的生日蛋糕,用稚嫩的画笔勾勒出对江豚的喜爱和对长江生态保护的美好愿景。
高龄“淘淘”有望喜添“四胎”
步入20岁的“淘淘”,在长江江豚中已属高龄。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介绍,这一年龄相当于人类的80岁左右。馆内训练员王超群在日常观察中也注意到,“淘淘”的进食速度相对减缓,食量较年轻时有所减少。郝玉江表示,目前“淘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其年龄段仍保持得相当不错。
尤为重要的是,根据现有研究判断,“淘淘”依然具备雄性的繁殖能力。
长江江豚一般5至6岁达到性成熟,自然寿命约20至25岁,怀孕周期长达12个月左右,其人工繁育过程需要科研人员极其精密的照料。
郝玉江回忆道,2005年7月,“淘淘”诞生后,为科研人员带来了无数宝贵的“第一次”:第一次目睹江豚分娩过程(尾巴先出)、第一次经历漫长的产程(持续两三个小时)、第一次发现新生幼豚不会主动吃奶、第一次用酸奶兑牛奶进行人工喂养……这些珍贵的经验积累,为后续的人工繁育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石。
如今,依托持续开展的人工繁育技术攻关,水生所长江江豚繁育研究基地已成功繁育出5头江豚,其中包括3头珍贵的二代江豚。科研人员对雌性江豚进行着细致的健康监测,包括定期量体温、测心率等各项检查和记录。明年,基地预期将有新的二代江豚出生。
“淘淘”的20岁生日,不仅是一场庆祝,更是一次深情的呼唤与承诺。“淘淘”用自己独特而顽强的生命历程,诠释着长江大保护的生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