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地铁在国内率先上线行李异地存取服务,帮助旅客零负重畅游厦门。记者在集美学村地铁站看到,旅客扫描智能寄存柜上的二维码,然后在跳出的小程序里填写目标站点、期望送达时间等信息,点击下单存包,到达目的地站点后,即可根据需要随时开柜取回行李。
作为热门旅游城市,厦门在不同时段会迎来滨海休闲、演艺活动和体育赛事等热潮,吸引大量旅客。旅客到一座城市旅游观光,手中的行囊往往是最大的“累赘”。聚焦出行痛点,厦门把服务做到旅客心坎上。可以想见,旅客不仅卸下身上的行囊,更卸下负重出行的心理焦虑;良好的出行体验则对提升城市口碑乃至综合吸引力,具有难以量化的价值。
推出行李异地存取服务,其实并不难。厦门地铁在非高峰期有富余运力,只要利用地铁平峰期的运力资源,精准对接旅客出行痛点,在传统储存柜模式基础上增加“站到站”配送模式,便能够实现行李安全便捷的“站到站”智能配送。据介绍,有关单位选取10个人流量较大的站点测试,仅用半年时间就开发出“智能寄存+轨道运输”联动新模式。
推出行李异地存取服务,说容易也不容易。地铁存取行李新模式的尝试应用,从技术层面上看实现难度不大,关键要看能不能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这项服务首批覆盖的都是客流量大、距离景区近的站点,并有首年半价优惠。再者,面对临时更改行程的需求,贴心地提供已存行李线上转移功能。细微之处满是群众视角的体察,能够真切感受城市的治理温度。
当然,任何服务创新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听到掌声的同时,更应多些冷静思考。随着用户使用量的增长和后续站点扩展,现有配送模式能否保证行李安全、准时到达?面对无法使用智能手机下单的老年人、小孩等群体,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现实问题,是促使服务迈向精细化运作的新考验。
面对新考验,厦门地铁以及相关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智能调度和紧急响应系统,以应对高峰期时段出现运力紧张等问题,确保行李配送时效的稳定性。针对受限于数字鸿沟的人群,可在现场设立人工服务岗提供“一对一”的操作指引服务,或是优化下单界面增加操作方便的老年人模式等,精准覆盖到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推出行李异地存取服务,本质上是借鉴飞机托运的做法,灵活运用至地铁,实现了从旅客带着行李赶地铁到行李自己“坐地铁”的转变。期待各地能有更多的“思路一转”,优化城市存量的基础设施与服务资源,既扮靓城市“面子”,也做实城市服务的“里子”,给广大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便利。
上一篇:“天价”荔枝
下一篇:应对气候变化 青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