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国外同类产品价格被我们从3万元‘逼’至1.5万元。国产化不仅意味着打破垄断,更让高性能原子钟的成本显著降低30%,性能却跃升至国际前沿水平。”在河北区通广科技产业园一座焕新的老厂房里,天津昆泰时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泰时空)的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其生产的高精度计时产品—— 一片片火柴盒大小的芯片级原子钟,正于毫微之间雕琢着时间的精度。昆泰时空负责人孟红玲语气中透着坚定,她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的千万元级设备已投入到位,产品通过严苛测试,已在通信、金融、航天乃至军工领域悄然运转,小批量供货的通道已然打开。
“原子钟是通信、导航、5G的‘心脏’,曾长期受制于国外。如今,从核心芯片到细微零件,我们实现了全链条自主可控。”孟红玲目光沉静。她手中托起一枚小巧的原子钟核心部件,背后是十余载技术攻坚的厚重积淀。
突围之路并非坦途。2011年,北京大学赵建业教授团队开始攻关时,国内该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最艰难时,激光器等核心部件无法国产,团队举步维艰。转机发生在2021年,昆泰时空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结成“创新共同体”。历时三年联合攻坚,他们不仅突破了激光器技术壁垒,更创造性地融合深硅刻蚀、晶圆级键合等尖端MEMS(微机电系统)工艺,实现了原子气室的三维集成与真空封装——这是国内首次在物理核心部分实现MEMS技术整体集成,一举攻克了原子钟小型化、低成本量产的世界级难题。
昆泰时空在老厂房内孵化硬科技的奇迹,基于河北区求新求变的内驱动力。“2023年,公司计划在北方布局原子钟生产基地时,考察了多个区域。河北区的主动对接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诚意。招商团队带着详细的产业地图和政策汇编,多次与我们沟通,不仅深入了解我们对厂房面积、电力负荷、配套设施的需求,还坦诚交流了区域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规划。”回忆起选址的情景,孟红玲记忆犹新。当企业为恒温恒湿的高标准生产环境犯难时,河北区科技局的服务专班精准“接单”:不仅找到层高与电力负荷完美匹配的厂房,更协调减免租金、提供装修补贴,用水用电、气体供应、冬季采暖等环节一路畅通,极大降低了初期运营成本。
“政府让我们轻装上阵,精力全聚集于创新。”孟红玲感慨。产学研平台搭建、人才公寓供给、企业奖学金设立……政策红利如活水滋润,企业与本地高校协同培育出一支覆盖电子工程、精密仪器等领域的精锐团队,为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在企业展厅,这些“时间之心”正悄然重塑产业边界,它们为无人机、电网、石油勘探提供纳秒级授时,精度可达“千年误差不足一秒”。据介绍,目前昆泰时空生产的芯片级原子钟产品已实现全链条国产化。公司从单一元器件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华丽转身,依托高精度时间同步算法与全场景适配能力,瞄准智能电网、5G基站、数据中心等百亿级新基建蓝海。
“从激光器受制于人的窒息时刻,到全产业链自主的昂首挺立,昆泰时空的十年破壁,正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缩影。”孟红玲透露,“未来三年,我们将以天津为基地辐射北方,打造定制化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打造原子钟领域的‘北方标杆’,目标产值突破2亿元;同时,拓展高精度传感器等关联产品,形成多元化布局。”
上一篇:体惠卡第二批次抢注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