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发布消息称,为应对当前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切实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公安部刑侦局、国家反诈中心根据最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形势特点,编写了《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正式向社会发布。《手册》通过“真实案例剖析+电诈套路拆解+核心反诈提示”的形式,为群众打造触手可及的“防诈盾牌”。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社会问题。面对诈骗技术不断升级,持续更新并普及反诈手册,就是为了让防御跑在犯罪之前,将“事后打击”变为“事先防范”,更好地守护个人尊严与家庭幸福,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仍呈现高发态势。遏制诈骗犯罪不能仅靠法律的高压打击,还要提高全民反诈的能力。反诈手册就是普及防诈骗知识的有力武器。刷单返利、贷款征信、冒充领导熟人、机票退改签……针对10类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手册》通过对典型案例剖析,逐个解析诈骗套路,揭批作案手法,通过还原受害者的心路历程,唤醒群众的共情与警惕。
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反诈也要有“升级打怪兽”的智慧和利器。此次发布的新版手册在详细介绍前期公安部会同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七大反诈利器之外,又新增今年工信部推出的第八个反诈利器——跨境提醒服务,帮助群众有效甄别境外来电。此外,《手册》首次总结提炼了帮助群众快速“破译”骗局的20个防诈关键词,在这些关键词里,除了“刷单做任务”“百万保障”“安全账户”等常见诈骗手法以外,还总结了“未知链接、二维码”“境外来电”“NFC盗刷”等新型诈骗手段,它提醒群众在使用手机或互联网联系陌生人时应小心谨慎,保护个人信息和设备安全。
反诈宣传还应形成合力。在《手册》发布前后,公安部还联合相关部门推动了一系列的反诈宣传工作,比如《全民反诈公开课》普法宣传节目播出、第三届全国反诈短视频大赛火热进行,从线上到线下,从法制节目到短视频,更多创新反诈举措不断涌现。全民反诈的合力正在加速凝聚,各方力量携手织密反诈防护网。
然而,反诈宣传的成效并非一朝一夕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群众仍对陌生电话与信息抱有信任,导致受骗的悲剧屡屡发生。因此,除了宣传,法律的威慑力同样重要。需要强化对诈骗犯罪的法律责任追究,确保违法成本足够高,让潜在的犯罪者不敢轻易尝试。
上一篇:6月宏观经济稳中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