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高铁网,丈量立体中国
创始人
2025-07-05 00:12:46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重塑亿万人民一日生活圈;

穿行沃野千里和繁华都市,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沪昆高铁活力奔涌,蓬勃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

掠过喀斯特峰丛和武陵山区,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飞架渝湘,巴渝山水直抵三湘大地;

……

从林海雪原到热带丛林,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广袤神州大地上,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高铁总里程突破4.8万公里,钢铁动脉织密成网,万里通途气贯山河。一张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的铁路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中国、闪耀世界。

广袤间织网,万里通途纵横神州大地

一条高铁,能拉近多少乡愁的距离?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继联的答案是“98公里”。

“通高铁是梅州家乡父老翘首以盼的大事。”回忆起龙岩至龙川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开通当天的情景,叶继联难掩激动。

2024年9月,龙龙高铁梅龙段开通。这98公里,不仅让“世界客都”梅州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也宣告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高铁总里程超4.6万公里。

3个多月后的2024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70%以上。

这4.8万公里,由许许多多个这样的“98公里”汇聚而成——

东北振兴号角嘹亮。全长928公里的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安全稳定运行,开通以来,累计运输旅客超10亿人次。冰城灯会、吉林雾凇、滨城海风,“一日看尽北国风光”,钢铁巨龙叩开从“冰天雪地”通往“金山银山”的大门。

椰风海韵动车飞驰。全长653公里的世界首条穿越热带滨海地区的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串联沿线12个市县。人们坐上高铁纵览天涯海角、碧海银滩,贴地飞行的“银色长龙”为海岛旅游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长城脚下见证百年沧桑。全长172公里的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上,时速350公里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从地下102米处穿越八达岭长城,百年京张见证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

路网结构不断完善、路网质量持续提升、通达能力不断增强,高铁,已经成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时间回溯到2008年,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此为标志,一大批高铁相继建成投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建设迈入发展“快车道”。中国高铁年均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

不断延伸的钢铁动脉,书写着一个个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崭新篇章——

京广高铁全线开通,北京与深圳8小时“牵手”,首都与特区紧紧相拥;

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香港进入全国高铁网,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拉林铁路全线开通,复兴号开上世界屋脊,历史性地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运营,“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中国高铁正以穿山连海沿边之势,重塑中国地理版图。

咫尺间生辉,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这个夏天,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火热来袭,横跨13个设区市,共85场比赛,引燃球迷观赛热情的同时,也催生出“跨城观赛+文旅消费”的新模式。

“开车过去怕路上堵车,而火车只要21分钟,车次也多。”抢到了球赛门票的南通市民张锦,将高铁作为出行首选。车次多、车票好买,让这趟旅行既激动人心又轻松惬意。

跨城观赛变为日常、跨城通勤愈发普遍,高铁网的延伸,带来了更大的“同城效应”。

来自加拿大的雕塑设计师马丁,将家安在了江西南昌,而他的工作室则开在了被誉为“木雕之乡”的鹰潭余江。借助发达的高铁网,两地间约140公里路程仅需35分钟即可到达,马丁的“双城记”由此开启。

家住深圳的管静,每天要前往香港上班,18分钟的高铁成为她通勤的首选。“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列车就到站了。”她笑着说。

更有嫁到贵州的湖北女孩蒋万娇,早晨在婆家吃完早餐,坐高铁还能赶回娘家吃午饭。

速度压缩着物理通道,更拓展着生活的可能性——

半径500公里的城市群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公交化出行成为常态;

1000公里跨区域大城市间4小时可达,当日往返成为现实;

2000公里跨区域超长距大城市间8小时可达,朝发夕至,天涯若比邻。

高铁不仅是交通线,更成为文旅融合的新纽带,曾经“养在深闺”的文旅资源,如今变为串联成线的“珍珠链”。

陕西佛坪、广西三江、湖北恩施、安徽绩溪、贵州荔波……越来越多的小众景点借力高铁火热“出圈”,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目前,中国高铁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国19个主要城市群均已实现高铁连通。

中国高铁,早已超越交通工具范畴,它是通勤路上的咖啡香,是景区里的欢笑声,是老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中国高铁,美名已享誉世界。

坐着高铁游China,成为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必选项。早上在北京喝豆汁儿,傍晚到成都吃火锅,8小时跨越时空,既感受高铁速度,又收获极致味蕾体验。

从西双版纳乘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出发,一路向南,饱览窗外风光,1个小时快速通关,法国旅客乔纳森直呼“太方便啦”。

再向南,中国高铁技术走出国门,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的雅万高铁已成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

从城市到乡村,从国内到境外,中国高铁以钢轨为笔,为互利共赢写下生动注脚。

阡陌间兴业,高铁拉来人气财气

武汉市民想吃一颗新鲜采摘的茂名荔枝,需要多久?

最快24小时。这24小时里,一颗荔枝需要经历从果园采摘、运输到放入货架供人挑选这一系列的环节。

今年,依托发达的高铁网络,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首开荔枝“高铁快线”,将挂着晨露的茂名荔枝送到武汉市民的手中。一颗荔枝的跨省“旅行”,正是中国高铁激活经济新动能的生动缩影。

如今,全国300余个高铁车站可以办理快运业务,“高铁急送”服务拓展至全国182个主要城市,即收、即运、即送,微信下单,足不出户,最快4小时“门到门”送达。

从人畅其行到物畅其流,从交通动脉到发展引擎,中国高铁正以独特的方式,重塑着经济社会的肌理。

2024年12月26日,青藏高原首条高速铁路兰新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跨越滔滔黄河与巍巍天山,兰新高铁风驰电掣,在大西北铺就幸福坦途。

得益于兰新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距离西宁150公里的门源,从一个没有铁路的偏远城镇直接跨入了高铁时代,曾经无人知的油菜花海、高原雪山、森林公园等景点逐渐变成了网红旅游打卡地。

高铁带来的人气,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气。“以前村里人主要靠种地、放牧为生,现在一到花季,游客特别多,乡亲们开农家乐、卖土特产,忙得不亦乐乎。”作为土生土长的“门源娃”,西宁工务段西宁高铁线路车间门源高铁线路工区职工李桂林对此深有感触。今年五一假期,门源回族自治县旅游市场共接待游客30100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5.1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和33.78%。

高铁不仅拉来了市场的热乎气,还串起了产业的生态圈。

今年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4周年,14年来这条我国客流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线路将京津冀与长三角紧密相连,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快速流动,京沪“高铁经济走廊”蓬勃发展。

依托京沪高铁,苏州市大力建设高铁新城,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新高地,吸引紫光集团等高科技企业落户,助力建设世界领先的全面智能制造平台。

依托京广高铁、沪昆高铁和长沙南站,长沙市集聚和培育会展产业,打造会展新城,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开放高地”,成功举办了中非经贸博览会等一系列重要展会。

一项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能带动冶金、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精密仪器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据测算,中国高速铁路每1亿元投资,对建筑、冶金、制造等上下游关联产业拉动产值在10亿元以上,可创造就业岗位600多个。

从岭南的荔枝到高原的油菜花,从苏州的大数据产业到长沙的会展业,高铁带来的区位优势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活力中国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路,是物理通道,也是时代印记。

从零的突破到4.8万公里的壮阔,中国高铁承载着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张不断延伸的钢铁网,正以磅礴之力,为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铁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2025年7月8日起恢复开放,推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
全新策略助三人男篮创佳绩   5月18日,在2025国际篮联三人篮球挑战赛西安站半决赛中,中国上海队球员郭瀚宇(右二)在比赛中...
仁心向党铸医魂 转自:天津日报  在天津经开区,一座现代化的心血管病医院如白色巨舰般矗立。在这里有这样一位医者:他怀...
东城警方成立携犬巡逻队   警犬跳车扑咬。 王建军摄  本报讯(记者 孙莹)即日起,在东城区繁华商圈、人员密集场所、地铁场站...
为培育戏剧创作人才建言献策 转自:天津日报  当短视频浪潮冲击长内容创作领域,当人工智能技术带来行业变革,“好剧本为何稀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