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山公园的音乐堂内上演了一场充满着青春气息的交响音乐会。华丽的舞台上,奏响美妙音符的并非职业音乐家,而是洋溢着蓬勃朝气的少年乐手。
自2024年8月组建成立以来,北京交响乐团附属少年交响乐团已经成功运行将近一年,先后吸引百余名小乐手加入。他们当中,不仅有来自北京的孩子,还有一些河北、天津的学生,大家怀着对音乐共同的热爱聚在一起,相互交流、成长进步,不断演绎着三地动人的青春交响。
高水准演出令人大呼过瘾
北京少年交响乐团的春季音乐会在中山音乐堂顺利上演,为观众献上了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演出的曲目中,既有《太阳照常升起》《加勒比海盗》等观众耳熟能详的乐曲,也有《蝙蝠序曲》维瓦尔第四季《春》《夏》等经典名曲。整场音乐会听下来,令人大呼过瘾。
观众席上,不少是小乐手的家长,也有一些乐迷朋友,他们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为小乐手们表现出近乎专业的演出水准而喝彩。一位资深乐迷在演出结束后称赞:“太棒了!闭上眼睛听,分辨不出是一支少年乐团。”
音乐大师课开阔国际视野
乐团还为小乐手们提供了开阔视野的新平台。今年4月,乐团邀请到了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克里斯托夫·坎佩斯特里尼教授,为小乐手们带来了生动的音乐大师课(上图)。天津和平区的十几位中小学生,也受邀来到现场聆听。
作为一名世界级指挥家,坎佩斯特里尼指挥过来自五大洲的100多支世界知名交响乐团,还与郎朗等国际知名独奏家合作演出过。尽管艺术经历显赫,但与孩子们交流时,他却表现得特别亲切,用的都是简单的语言,配合相应的肢体动作,深入浅出地讲述指挥的技巧以及乐队演奏的方法。
例如在讲解指挥乐团的方法时,他将乐团演奏比做是画家作画,不同的乐器、声部就像是画作中的山川、河流、人物,指挥的作用就是要让这些声部完美融合起来,像是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现场,坎佩斯特里尼还与小乐手们一起合作,手把手指挥教学排练了《蝙蝠序曲》等作品。当天,全程观摩学习的天津春之蕾青少年管乐团的师生,是从天津专程坐2小时大巴赶来的。这也是乐团首次来到北京交响乐团排练厅,与北京少年交响乐团近距离交流互动。
乐手们惊喜蜕变飞速成长
今年暑假,北京少年交响乐团将迎来成立一周年。近一年来,乐团发展进步很快,先后举办了多场主题音乐会,演出的足迹覆盖中山音乐堂、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等北京市内各大顶尖音乐厅。
很多家长十分欣喜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蜕变。低音提琴声部袁韵熙的妈妈感慨,“孩子的变化太快了,半年过去,我坐在观众席上观看演出时,发现那个曾经怯场的小姑娘,现在能够挺直腰板,自信地拉奏每一个音符。”袁韵熙的变化还从乐团延伸到了学校——她成为了学校乐团的主力成员,照片登上了冬季音乐会的宣传海报。“现在的她,不仅琴技进步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团队合作,懂得了坚持的意义,收获了难能可贵的自信。”
在乐团行政总监熊周艺的眼里,整支乐团就像自己的孩子,坐在观众席听每一场演出,看着稚嫩的小乐手变得阳光自信,他的心里无比欣慰。“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小学员,因为音乐走在了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使命与责任担当。”熊周艺说,“未来,我们会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发展,并且走出国门,向世界发出我们的时代强音。正如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说的那样,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办这个年龄段(8至16岁)最好的乐团。”
■小伙伴故事
分享收获结伴成长
仔细观察这支少年乐团,小乐手们的个头差异很大,他们中有的初中即将毕业,有的还在上小学,不仅有北京市各区的学生,还有来自河北廊坊、天津市的孩子。
坐在二提琴声部后排的张雨菲,是来自河北省廊坊市第十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刚满10周岁。今年2月,张雨菲参加了北京少年交响乐团的补录考试,通过层层筛选,成功进入了乐团,成为了年龄最小的团员之一。这次春季音乐会,是张雨菲进入乐团后的首次正式演出。“音乐会既是乐团的阶段性汇报,也是我加入乐团的一次成果检验。这几个月感觉过得很快,我也从过去单纯的小提琴学习,慢慢走进了交响乐的世界。”张雨菲说。
每周日,张雨菲都会来到通州台湖,在北京交响乐团新址的排练厅参加乐团排练。一下午的排练,对于小乐手来说是高强度的,张雨菲通常还会带一些面包、酸奶等小零食,在休息的间隙补充能量。每周带来的零食,雨菲会准备两份,一份自己吃,一份分享给自己二提琴的搭档经诗涵。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为了好朋友,经诗涵是北京东城的学生,她也会带些北京特产和喜欢的零食,与雨菲分享。休息时,两人不是一起合练曲子,就是吃零食、聊聊身边趣事,共同进步,同时也收获了友谊。
你追我赶比拼优秀
在这支少年乐团当中,有很多因为一起学习音乐,三地之间的学生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例如,来自北京的许馨冉和来自天津的苗柠,不论排练休息,还是去洗手间,俩人总是在一起。
别看两人一个吹单簧管,一个练打击乐,可在彼此心里,相互都暗自对比着,不愿在乐团中掉了队。两个孩子都是在通州区中山街小学上学,在学校时,她们就是学校金帆管乐团的成员。如今,许馨冉努力成为了单簧管声部副首席,苗柠也成为打击乐声部除定音鼓手外最核心的成员。这个暑假结束后,苗柠计划回天津读初中,这让许馨冉有些不舍。不过,苗柠告诉馨冉,“别担心,以后我到了天津上学,也不会离开乐团。每周日排练,我还会从天津回来,咱俩还是和过去一样的好朋友。”
在乐团,日常排练和考核,不会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而有所偏袒照顾。乐团行政总监熊周艺介绍,“我们的少年团像成年团一样,设置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退出机制,每个季度,各声部都会组织业务考核,根据成绩进行排名,调整大家的座位排序,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因此,乐团的学生不论来自哪里,都很努力提升自己。许馨冉还记得,刚到乐团时,有大约一周的集中排练时间,一天最长要吹11个小时。她身边的小伙伴有的嘴唇都磨出了血,她也累得晚上倒头就能睡着。对于小小年纪的学生来说,单纯举单簧管十几个小时都很不容易,更别说还要有节奏、有音色地吹奏。许馨冉右手的大拇指内侧,一直留有支撑单簧管留下的茧子。
这次的春季音乐会上,担任四季《夏》小提琴独奏的周墨欣,背后练琴练到手抖,才争取到了独奏的机会。演出当天,他咳嗽得特别厉害,但是小周特别珍惜站在舞台上的机会,咬牙撑着坚持完成了演奏。“拉到高潮部分时,我喉咙痒得厉害,我只能死死咬住牙关,坚决不能咳嗽,憋得我手都有点发抖。等到一曲演完,台下响起掌声,我才忍不住咳嗽起来。那时,我的心里是无比的自豪。”周墨欣说。本报记者 孙云柯 北京交响乐团 供图
■小乐手感言
双簧管安麒旭: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自从加入北京少年交响乐团,我的生活突然多了好多“哆来咪”!最酷的是,我居然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表演了!台下有爸爸妈妈亮晶晶的眼睛,身边还有和我一起“战斗”的小伙伴们,让我特别兴奋。乐团让我发现,音乐不只是吹对每一个音,更是把心里咕嘟咕嘟冒的快乐泡泡,通过双簧管吹给大家听!
巴松赵昊虹:
我是乐团巴松声部首席,加入乐团一年来,让我打开了一扇新的音乐之门。乐团中的乐手们来自北京各区或周边城市,专业水平都比较高,大家在一起演出排练,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木管声部的合排,指导老师对每一个音符都要求严格,我们也按照高质量的和声效果去努力,保证了演出的水准,大家都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大提琴王明谦:
记忆犹新的是,乐团邀请到了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克里斯托夫来给我们排练。互动的过程中,他告诉我们,交响乐演奏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听其他人的声音,互相照顾,才能演奏出最和谐的音乐。短短一下午的大师班,令我获益匪浅。
上一篇:书的第几页最重要
下一篇:Z字形路口逆行对冲险象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