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至周日,申城市民观众和乐迷将共同见证——拜罗伊特音乐节首次进驻中国,瓦格纳鸿篇巨制《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见图)将作为“拜罗伊特在上海”三年计划的第一部歌剧亮相上海大剧院。届时,由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执棒,国际顶尖瓦格纳歌唱家、世界一线交响乐团的多位声部首席将齐聚舞台,带来近5个小时的马拉松歌剧盛宴。
全球顶级古典艺术节之一的拜罗伊特音乐节进入“上海时间”。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透露,《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观众中有13.6%来自全国各地,还有6%的海外观众。
观众的歌剧盛宴
拜罗伊特音乐节是瓦格纳艺术精神的正统传承地,也是全球乐迷心中的“艺术圣殿”。在许忠看来,“拜罗伊特在上海”三年歌剧计划不仅是中德文化交流的盛事,更是让上海成为世界级歌剧新枢纽、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重要一步。
此番,上海歌剧院青年歌唱家与世界顶尖瓦格纳歌唱家同台共演,上海制作团队与国际主创团队携手共创,再现拜罗伊特音乐节2022年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不仅让中国观众能够近距离获得顶级音乐节体验,同时也吸引着全球瓦格纳歌剧迷纷至沓来。为此,上海大剧院精心策划了“艺术课堂”特别企划之“申城变奏·瓦格纳的歌剧密语”系列讲座以及开放彩排、直播活动、“瓦格纳歌剧瑜伽”等公众参与环节。
演员的角色共鸣
临近演出,星光熠熠的主演阵容集结完毕。见面会上,对这部近5个小时的巨制,主演特里斯坦的男高音叶林·凯夫斯坦言:“演唱瓦格纳需挑战生理与情感的极限,‘特里斯坦和弦’的哲学深度更要求演唱者与角色高度共鸣。”在被问及观众要如何在近5个小时的歌剧中获得更多时,主演伊索尔德的女高音丽丝·林德斯特伦说:“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超越了语言、历史和时间,观众只需要敞开心扉尽情感受。”
上海歌剧院的男低音余杨、男高音于浩磊与女中音王潇希将分别在剧中饰演马克、梅洛特与布兰甘尼。声乐指导亚历山德罗·阿莫雷蒂为他们的发音、呼吸、乐句处理精雕细琢。
团队的极致考验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被公认为瓦格纳最难的作品之一。贯穿全剧的半音化和声对艺术家的音准提出挑战,而近5个小时的“无终旋律”更是对指挥、歌唱家及演奏家的体力考验。剧中,瓦格纳将男女主角的“心理过程”变成唯一的戏剧动作。许忠介绍:“演绎该剧需要指挥对作品的深入了解和精准掌控,也需要乐团、合唱团对角色的声音塑造。我们期待观众在瓦格纳的音乐中感悟到相同、相通的情感共鸣。”
从舞台上的青年歌唱家、乐池中的青年演奏家,到幕后的舞美、灯光、技术骨干,上海歌剧院都深度参与其中。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期待更多艺术人才能成为中国歌剧艺术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坚力量。 本报记者 朱渊
相关链接
拜罗伊特音乐节是欧洲夏季最顶级的艺术节之一,1876年由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创立。音乐节每年7月下旬至8月在德国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举行,迄今已举办112届。时至今日,拜罗伊特音乐节已成德国文化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