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配置新选择 AI指数增强价值凸显
创始人
2025-07-02 15:45:19
0

转自:北京商报

随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深入推进,科创板作为培育“硬科技”企业的主阵地,其长期投资价值日渐获得市场共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具有覆盖全面、硬科技含量高、市值分布均衡等特点,能够充分反映科创板市场的整体表现。泓德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A类024509,C类024510)将于7月18日起正式发售,通过AI量化选股力争超越基准,为投资者提供布局科技核心资产、优化权益配置的优质工具。

增强策略:获取超额收益的有效路径

今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的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年内新成立指数增强基金达82只,合计募集规模392.25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82%和680%。业绩表现上,上半年全市场83%的指数增强基金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其中36只产品超额收益在7%以上(仅统计初始基金)。

被动投资纪律+主动量化选股的双重优势,令指数增强产品满足当下投资者需求。该类产品对标指数清晰,跟踪误差约束明确,风险特征相对可预期,整体投资透明可控。在此基础上,专业的基金管理人运用量化模型与AI技术,系统性地从海量信息中挖掘个股Alpha,提升了投资效率。

科创综指:布局硬科技的优质载体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简称:科创综指,代码:000680)覆盖569家科创板公司,市值覆盖率超96%;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力设备、国防军工六大核心科技领域权重合计约92%,深度契合国家科技自主可控战略方向。

从创新实力看,2024年科创综指成份股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中位数超12%,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平均超30%,均显著高于A股平均水平。指数自2019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至6月30日,年化波动率33%,区间回报22.98%,较高弹性的特征为策略优化提供了充足空间。

结合国家政策持续加码科技投入与全球新一轮创新周期启动,科创综指的长期配置价值值得关注。中信证券在近期发布的《2025下半年投资全景图》中表示,展望2025年下半年,科技产业的投资主线将继续围绕AI展开。随着大模型的持续进步以及中国科技公司在生态、场景落地等方面的探索,AI正在从单点的技术进步迈向更广泛的生产力落地阶段。

科创+AI:叠加科技buff

科创板的高波动性和成份股投资的高门槛,为系统化、纪律性的量化增强策略提供了发挥空间。

泓德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将依托泓德基金量化智享体系,通过AI模型动态优化、风险管理严格约束、交易执行成本优化、持续迭代验证四个环节,力争在科创综指Beta的基础上叠加Alpha。

泓德基金智能投资部及AI Lab负责人、泓德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子昂介绍,AI模型动态优化是指利用机器学习处理海量基本面、交易、舆情等数据,提升选股模型的适应性与预测能力;风险管理严格约束则是在目标跟踪误差约束下,精细控制行业、风格及个股等层面的主动偏离程度;交易执行成本优化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市场冲击成本,捕捉流动性改善带来的机会;最后,持续迭代验证是指需要在实践检验中持续训练和迭代模型,来保持Alpha的有效性。

截至6月30日,李子昂所管理的基金中,2025年以前成立的共4只,今年上半年均跑赢基准6%以上;成立满一年的有3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均在30%以上,同类排名前20%。其AI选股策略有效性获得了市场验证。

基于对增强策略有效性和科创板中长期投资价值的研判,泓德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代码:A类024509,C类024510)将于7月18日起正式发售。该产品以AI选股为核心,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是一只追求稳定超额的增强型量化基金。

该产品主要适合三类投资者:看好中国硬科技长期发展前景,希望全面参与而非押注个股的投资者;寻求在承担适度风险(科创板高波动性)基础上,通过增强策略力争提升长期复合回报的投资者;重视投资工具透明度与策略纪律性的理性投资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明互鉴视域下的政治现代性——... 2025年06月20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政治思想史青年论坛在上海社会...
越剑智能跌2.06%,成交额2... 7月3日,越剑智能盘中下跌2.06%,截至10:39,报15.69元/股,成交2119.63万元,换...
广发基金洪志3年10个月亏0.... 7月3日消息,公告数据显示,广发基金旗下广发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511120)于2025...
公募基金上半年分红近1300亿...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的分红情况浮出水面。截至6月30日,上半年公募基金共计...
美报告:美国防工业依赖中国供应... 转自:财联社【美报告:美国防工业依赖中国供应商】财联社7月3日电,据环球时报援引香港《南华早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