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杂咏》组诗:丰子恺的《红楼梦》读法
创始人
2025-07-01 18:26:18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自从《红楼梦》出来,无数读者为她痴迷,她也疗愈了无数读者。我们这里所谈的,不是养荣丸、冷香丸、补心丹这一类《红楼梦》塑造出来的药物能祛病,而是读书的疗愈功能。我国传统医学有祛病强身之谓,也就是通过调理使身心无病,达到身心合一、复原如此的状态。读书也有如此奇效,近代松江人朱昌鼎就是一个。

朱昌鼎自称生平读过八百余种,笃嗜《红楼梦》。时人说他“所谈极有心得”。当时社会风尚好讲经学,有人问他:“现治何经?”朱昌鼎也是个妙人,他答道:“吾之经学,系少三曲者。”那人再问,他补充道:“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雷瑨《慈竹居零墨》)繁体字的“經”去掉上面“三曲”,不就是“红学”的“红”字吗?谁成想一句玩笑,如今真的成为一门学问。我想,朱昌鼎大概找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看世界、品人生的视角,正如《红楼梦》所说“换新眼目”。他大约看透了当时社会的困境,至少想明白了自己生活的困局。向外、向上开掘之路近乎断绝时,生命意义感有时需要向内掘藏。《红楼梦》对朱昌鼎而言,不是消闲日月的玩物,而是赋予庸常生涯以生命意义的稻草。这其实也是我的新书《大观园的病根》提出“祛病读法”的核心要义。

事实上,古今失意人,生命困顿中,往往能从《红楼梦》汲取力量。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就是这样的人。《红楼杂咏》是丰先生晚年创作的组诗,由三首《调笑转踏》和三十一首绝句组成。“调笑转踏”分别叙宝玉、黛玉和宝钗事,绝句则从贾母起笔,先后歌咏王熙凤、秦可卿、妙玉、袭人、元春、鸳鸯等贾府主仆,歇笔于石狮。感谢丰子恺长外孙、中国科学院宋菲君研究员示赠丰先生晚年手迹《红楼杂咏》照片,使读者能够了解曹雪芹与丰子恺这两位相隔百余年的艺术大师,进行了怎样的心灵沟通与对话。

丰子恺

据丰子恺书信,《红楼杂咏》作于1970年,丰先生七十二岁时,是他一生识见与涵养的浓缩式呈现。20世纪60年代后期,丰子恺先生被下放到上海郊区劳动,冬日寒风叩门,他却淡然对女儿表示:“地当床,天当被……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丰子恺传》)1970年2月,丰先生因肺炎入院治疗,病中的他常与读大学的小儿子丰新枚通信,其中谈及不少文学经典,也包括《红楼梦》。当年7月16日,他给丰新枚的信中第一次出现了题为《〈红楼梦〉百咏》的篇章,是《红楼杂咏》的雏形七绝十二首,信中说“待续”。可惜原计划的百首,我们只看到这三十四首了。

《红楼杂咏》是一位病榻上的老者、一位困窘中的艺术大家对两百年前的另一位郁郁不得志的艺坛巨匠的生命礼赞。因而也就有了诗里病外的两重《红楼》解读:一个是丰先生用诗的语言创造出的大观园人物列传;另一个是疾病日渐痊愈触发下丰子恺借助《红楼梦》抒发的独特生命体验。无论从文体、结构还是叙事功能上,《红楼杂咏》都体现出一位艺术家读者敏锐而别具一格的生命反刍。

丰子恺手书《红楼杂咏》之“调笑转踏”

释文:

温柔乡里献殷勤,唇上胭脂醉杀人。

怕见荼蘼花事了,芳年十九谢红尘。

前尘影事知多少,应有深情忘不了。

青春少妇守空房,怅望王孙怜芳草。

芳草,王孙杳。应有深情忘不了。

怡红院里春光好,个个花容月貌。

青峰峺下关山道,归去来兮趁早。

工愁善病一情痴,欲说还休欲语迟。

绝代佳人憎命薄,千秋争诵葬花诗。

花谢花飞春欲暮,燕燕莺莺留不住。

潇湘馆外雨丝丝,不见绿窗调鹦鹉。

鹦鹉,向谁诉。燕燕莺莺留不住。

如花美眷归黄土,如水流年空度。

红楼梦断无寻处,空房独抱孤衾。

芬芳人似冷香丸,举止端详气宇宽。

恩爱夫妻冬不到,枉叫金玉配良缘。

空房独抱孤衾宿,且喜妾身有遗腹。

怀胎十月弄璋时,只恐口中也啣(衔)玉。

啣玉,因缘恶。空房独抱孤衾宿。

红楼梦断应难续,泪与灯花同落。

小园芳草经年绿,静锁一庭寂寞。

从文体上说,《红楼杂咏》分为三首《调笑转踏》和三十一首七绝。

“调笑转踏”由调笑和转踏两者结合而成,指的是以《调笑》为曲,行“转踏”表演时所歌唱念诵的文本。根据现有书信,《调笑转踏》是丰先生重写《红楼杂咏》时补进去的。他以“调笑转踏”体专写宝、黛、钗三人,直面小说主人公的悲剧结尾,更具一重悲剧意味。丰子恺的《调笑》绝非佐餐佑酒之“调笑”,而是既契合他重读《红楼梦》时“身处苦中而不以苦为苦”之胸臆,又合乎他同情宝、黛、钗三人境遇的抒情需要。他用这种诗体恰如其分地歌颂宝、黛、钗之间的生命与爱恋,也借此纾解自己老病缠绵的数年郁郁之情。

从结构上说,三首《调笑转踏》以写宝玉的这首领起关系,奠定作者“前尘影事知多少,应有深情忘不了”的叙事态度,然后分写黛玉与宝钗,以为呼应。他对黛玉和宝钗持一种平等的看法:黛玉的“留不住”与宝钗的“孤衾宿”,黛玉的“无寻处”与宝钗“应难续”,不正是“才”与“德”的艰难抉择吗?

再说三十一首七绝。初看这组诗,每首咏一人,首贾母而尾石狮,人物混杂,似乎看不出什么规律,然而细味之,丰先生所吟咏的主要是金钏儿、藕官、柳五儿、刘姥姥、焦大、张金哥、智能儿等小人物,甚至赵姨娘、夏金桂这样不光彩的角色。反而金陵十二钗中的李纨、迎春、探春和巧姐没有被提及。丰子恺对小人物的歌咏,都能得其独立的生命旨趣。例如金钏儿不屈投井,丰子恺咏道:“满腹含冤无处诉,辘轳井底好长眠”;藕官为死去的菂官烧纸,深深感动了丰子恺,他说:“迷离扑朔不分明,情到深处假亦真。一陌纸钱和泪化,幽明不隔两痴人”。

《红楼杂咏》之“七绝”

释文(节选):

满眼儿孙奉太君,大观园里乐天伦。何当早赴西方去,家破人亡两不闻。

揽权倚势爱黄金,笑里藏刀爱里憎。不信侯门深闺女,贪赃枉法杀良民。

阿翁盪产治丧殡,爱媳哀荣殊可惊。云雨巫山香梦断,应随警幻证无生。

尘世何来槛外人,天生丽质在空门。早知纯洁终难保,悔不当年学智能。

……

《红楼杂咏》一如丰子恺为人熟知的漫画:他洞察生活,也铭记日常,用心熨帖每个人物,努力走进他们的世界,平等地看待贾府众生,拣选“真”、嘲讽“伪”、推崇“善”、针砭“恶”,最后平和而不奇崛地吟咏“美”。他运笔如椽,往往几番勾勒,就呈现出一个小说人物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侧面。人生阅历和佛家濡染给丰子恺的生命观带来了“缘起性空”的思想底色,“离苦”“破我执”常常见诸笔端。

但与曹雪芹同构的是,丰子恺并没有沉溺于宗教而枯寂整个世界,他对美欣赏,对恶警惕,这是中华民族文艺血脉中流淌着的“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是对传统人文精神最温润的弘扬。他平等地审视人物生命中的闪耀与晦暗,稍加拾掇,铭刻留痕,正如他所题咏的惜春一般:“拟将彩笔驻秾春”。反刍是作者生命的保有与存续。

《红楼梦》读者万千,虽不能说曹雪芹必然因此活在读者心中,但他的品格与目光,以及被沉入书册的历史云烟、人物容色,皆得以万世同瞻。天下读“红”爱“红”者,倘都能以解“红”为乐,平心静气,涵咏精进,忘怀得失,独存赏鉴,则诚如脂砚斋所批:“风月情怀,醉人如酒”(戚序本第三十回总评)。这就是《红楼梦》的“祛病读法”。

追寻“祛病”强身之道,请君试读《红楼梦》。像晚年的丰子恺一样,诗情、画意与人生况味,交织在这三十四首《红楼杂咏》中,从小说出发,反刍自我生命,方不负我心,也不负红楼。我们一直走在丰子恺的延长线上,还要走向无穷远处。

(作者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大观园的病根》一书作者)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 李远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整治中医药行业乱象需多方发力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抓7天的中药花了好几千元,价格合理吗?”据报道,来自陕西的刘女士在备孕期...
河北卢龙:发展设施农业促农增收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近年来,河北省卢龙县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采取“合作社+基地+...
乌兰民族风情绽放河湟文化大集 7月1日傍晚,雨后的西宁空气格外清新,晚风带来阵阵宜人的凉意。新宁广场上,“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
远离“粉红杀手”:乳腺癌的科普... 6月初,抗癌博主“肉肉”突发高烧不退,次日便离开了人世。她于2023年7月被确诊为乳腺癌,此后她就在...
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金字招...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日前,重庆市巫溪县工商联(总商会)召开第十届五次执委会,全面总结去年工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