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工网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近段时间,关于外卖骑手与健康证的新闻引发了不少关注——据6月27日《工人日报》报道,近期,四川、天津等地医院不给个人办理健康证,但外卖平台又要求上传健康证,导致骑手无证没法接单。在媒体报道后,当地相关部门积极处理解决了此事。但围绕“外卖骑手是否必须办理健康证”“不强制办证的做法能否全国推广”等问题,各方讨论仍在持续。
四川、天津为外卖骑手办健康证“解绑”,有一定现实意义。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然而,随着“食品安全封签”等一次性封口包装的推广应用,骑手直接接触食品的可能性已经大幅降低。用一位骑手的话来说:“外卖员是送餐的,不是出餐的,只要封签是完整的,就足以证明食物没问题。”
不过,也有消费者对此表示担忧——“我不支持取消,100多块健康证很有必要,虽然是(骑手)一天的工资,但是这样大家都感觉安全多了。”据悉,当前,食品安全封签的覆盖率尚未达到百分之百,面对“舌尖上的安全”,一些人显然更加审慎。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对外卖骑手健康证问题讨论热烈,更多的还是出于对外卖食品安全的关注——人们在意的是监管能否真正覆盖每一个关键环节,筑牢外卖食品安全底线。
进而言之,如果全面取消外卖骑手办理健康证,如何更好地保障外卖食品安全,或许是更值得探讨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必须明确的是,不强制要求骑手办理健康证,并不意味着降低对食品安全要求,而是要推动有关部门、平台从“证件审核”转向“过程管理”。例如,强化餐饮企业“食安封签”管理,推动外卖商户上线厨房实时监控,积极推广“无接触配送”模式,加强对骑手的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加大对外卖“黑作坊”的打击力度等。相较于单一的“证件审核”,在保障外卖食品安全上,类似更具约束力的措施,更综合、系统的“过程管理”会更有针对性、效果也会更好。
在保障外卖食品安全这道题上,推动社会共治、多管齐下,确保从厨房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建立更加科学、严密的监管体系,从单纯的“看证件”走向动态的“看过程”,不断织密外卖食品安全保护网,或许能交出一份让公众更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