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价格飙升,特朗普关税效应显现
创始人
2025-07-01 20:43:05
0

6月30日,路透社援引数据分析公司DataWeave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美国亚马逊平台上1407种中国制造商品的中位价格自今年1月以来上涨2.6%,显著高于同期核心消费品类CPI所显示的涨幅。

专家普遍认为,此轮涨价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导的对华新一轮关税措施密切相关,相关影响正在从供应链向美国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传导。

“中国制造”价格飙升

根据DataWeave对2025年5月15日至6月15日期间的数据统计,受影响的商品涵盖厨房用品、办公文具、电子配件等多个类目。其中一款名为绿潘(GreenPan)的中国产不粘锅价格涨幅接近100%,另一款汉美驰(Hamilton Beach)牌电热水壶的价格上涨超过45%。这些商品大多由第三方卖家在亚马逊上销售,占亚马逊平台商品总量的62%。

尽管特朗普在公开演讲中多次强调“关税是中国在为美国买单”,但多名经济学者已指出,这一表述与实际市场传导路径并不吻合。

皮尤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玛丽·洛维莉(Mary Lovely)近日表示:“研究表明,关税最终会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公司若购买成本增加,必将转嫁给消费者。”

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特朗普提议对来自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将影响食品、饮料和其他商品的消费价格,企业通常会将部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或导致美国消费者的日常购物价格上涨。如果企业转嫁一半的关税成本,美国部分消费者支出价格或上涨0.8%;如果企业完全转嫁关税费用,美国部分消费者支出价格或上涨1.6%。

另据非营利研究机构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6月26日发布的报告,2025年上半年因关税导致的商品价格上涨预计将给普通美国家庭带来每户年均320至480美元的额外支出压力,对年收入5万美元以下的群体影响更甚。EPI高级研究员Daniel Costa表示:“这些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意味着他们更容易因为价格上涨而削减其他生活支出,进而影响整体消费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成本上升,部分电商卖家正在尝试通过调整供应链结构来规避关税影响。一些亚马逊卖家已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至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家,同时也出现了“产地更名”以规避关税的现象。

但业内人士指出,这类调整短期内无法完全覆盖原有中国制造所承载的供应规模。Sea-Intelligence分析师指出,“在2023年第四季度,越南主要港口的货柜吞吐量增长了近14%,显示其已成为全球供应链避风港之一。”不过,正如国际贸易透明中心CEO谢林·罗斯·英格拉姆(Sherrin Ross Ingram)所警示的那样,“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越南虽然可享成本优势,但也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监管变动及劳动力限制等结构性风险,可能侵蚀长期价值。”

通胀上行风险犹存

目前,关税问题正成为美国政界具备高度争议的压力议题。民主党阵营批评特朗普政策“假减税、真加价”,并将其称为“对美国民众征收的隐形税”;共和党方面则坚持认为关税是“对中国产业政策施压的必要工具”。然而,真正受影响的还是美国广大消费者,无论持何种政治立场,钱包压力日益沉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儿子用的蜡笔和铅笔都比去年贵了三成,我还特地对照了去年在亚马逊下单的记录,不是错觉。”芝加哥郊区居民梅莉莎·汤普森(Melissa Thompson)在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她每月网购支出从疫情后稳定在400美元左右,到如今已经逼近500美元。“通胀”虽为抽象概念,但其带来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买一堆小东西比以前贵很多”。

梅莉莎·汤普森表示,“我们从不反对保护国家利益,但普通家庭希望这种保护方式不会以自己厨房里的电饭锅涨价为代价。”这句话或许也在提醒着美国政策制定者,在宏大叙事的同时,不应忽视来自微观生活的声音。从民众感受来看,涨价现象已经渗透至美国普通家庭的日常账本。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今年5月同比上涨3.3%,其中可交易商品类目(tradable goods)涨幅超过4.1%。尽管能源价格有所回落,但进口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正在成为新的通胀压力源。此外,美联储所青睐的通胀指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5月同比上涨2.3%,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68%。经济学家预计,随着企业日益将更高的进口关税转嫁给家庭,未来几个月通胀将继续有所回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在6月的议息会议后承认,当前的通胀路径“仍存在结构性上行风险”,并点名“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商品端输入型通胀”值得密切关注。在上周举行的听证会上,鲍威尔进一步表示,预计6月、7月和8月通胀将有所回升,因为“关税将逐步反映在消费者价格中”。

亚特兰大联储也指出,若缺乏紧迫货币政策回应,进口价上涨将长期维持高位。

芝加哥联储行长奥斯顿·古尔斯比(Austan Goolsbee)同样认为:“如果关税持续,通胀与经济增长可能同步恶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G108成新蒲快速路邛崃段开放...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G108成新蒲快速路邛崃段开放交通 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柯雨)...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证券代码:688516 证券简称:奥特维 公告编号:2025-071转债代码:118042 转债简称...
中亚首个绿氢EPC项目进入产氢... 转自:中国改革报 本报讯 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会员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
释放310万元消费红利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郫都区暑期双促消费活动启动释放310万元消费红利 本报讯 (刘刚钰 成都日报...
首届非洲核能创新峰会开幕 多国... 当地时间6月30日至7月1日,首届非洲核能创新峰会(NEISA 2025)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召开,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