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策略】港股创新药指数:更加纯粹的创新药投资工具
创始人
2025-07-01 08:12:05
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CNY)(931787CNY00.CSI):长期收益率明显跑赢同类医药指数:弹性大、更抗跌。119年至今的时间区间内,港股创新药的累计收益率为82.2%,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9.6%、指数的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医药指数。(2)波动率仅为30.4%,明显低于其他医药指数。(3)更高的收益率和更低的波动率,使得港股创新药的夏普比例要远好于其他主要医药指数,年化夏普比率为0.15。(4)在大部分时候,医药行情反弹时,指数弹性更大,例如2019年以及2025年年初至今,(5)在大部分时候,医药行情回落时,指数更加抗跌,例如2021~2024连续4年的医药下跌。

港股创新药的四大优势:

1.港股创新药是更纯粹的创新药指数。1)与 CS创新药对比:A股创新药多为传统制药企业转型,创新药含量低,业绩受集采影响大。(2)与恒生医疗、港股通医药对比:除创新药外,更有大量互联网药店、传统制药、医疗服务等技术含量低的股票。(3)与港股通创新药、恒生生物科技对比:对创新药的持仓更加的集中。

2.港股创新药前十大样本,对创新药投资的代表性较高。港股创新药指数重仓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石药集团、再鼎医药、药明康德等典型的创新药企业,并且权重要高于其他的医药指数。

3.中国药企在海外市场的License-out交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展现出中国创新药研发的全球竞争力。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交易结构升级,从早期的小分子药物授权转向ADC、双抗、siRNA等前沿技术平台输出;二是国际认可度提升,恒瑞、康诺亚等企业多次与默沙东、诺华等MNC达成重磅合作;三是商业模式创新,2024NewCo模式兴起,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实现风险共担和深度绑定。

4.在政策与AI加持下,创新药有望在2025~2026迎来收获期。创新药研发周期处于57年左右,基于AI的研发应用、基于中国创新药投入产出比以及实力的增强,2025年乃至 2026年或将逐步进入收获期。

广发香港创新药ETF(代码:513120)发行于2022年7月1日,是一款紧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CNY)(931787CNY00.CSI)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联接代码:019670(A份额)/019671(C份额)。根据基金一季报,广发香港创新药ETF基金规模104.56亿元,成立以来日均成交额8.60亿,均位于同类第一。

广发香港创新药 ETF的管理公司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风险提示:业绩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ETF跟踪误差风险等。本文仅对所研究的基金产品情况进行分析,产品的统计情况可能随着时间和市场的变化以及统计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本文仅在合理的假设范围讨论,文中数据均为历史数据,基于模型得到的相关结论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刻画现实环境以及预测未来;本文不作为任何产品的投资建议。

一、港股创新药指数:更加纯粹的创新药投资工具

(一)中证香创新药指数

中证香港创新药(CNY)931787CNY00.CSI):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在香港市场选取不超过 50 家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香港市场创新药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与主要医药指数对比,香港创新药指数更加注重“港股”、“创新药”两大标签。以中证香港 300 指数的样本空间与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的样本空间取并集,作为指数的样本空间。样本主要选取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以及为制药企业提供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等服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二)长期收益率明跑赢同类医药指数:弹性大、更抗跌

从收益与风险两个维度来看,港股创新药指数有着更高的收益率、更低的风险水平,使得夏普比例表现优于同类指数。医药行情反弹时,指数弹性更大;医药行情回落时,指数更为抗跌。具体来看:

(1)收益方面,港股创新药的年化收益率为9.6%,表现要好于恒生医疗保健、港股通医药C、恒生生物科技、CS创新药等其他医药指数。2019.1.1~2025.6.28的时间区间内,恒生医疗保健、港股通医药C、恒生生物科技、CS创新药的累计收益率分别为-3.0%4.1%9.0%25.1%,对应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0.5%0.6%1.4%3.6%;而港股创新药的累计收益率为82.2%,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9.6%、指数的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医药指数。

(2)风险方面,港股创新药的波动率低于恒生医疗保健、港股通医药C、恒生生物科技、CS创新药等其他医药指数。2019.1.1~2025.6.28的时间区间内,恒生医疗保健、港股通医药C、恒生生物科技、CS创新药的年化波动率分别为31.9%32.5%32.3%35.4%。而港股创新药的波动率仅为30.4%,指数的波动率明显低于其他医药指数。

(3)更高的收益率和更低的波动率,使得港股创新药的夏普比例要远好于其他主要医药指数。2019.1.1~2025.6.28的时间区间内,主流医药指数中,恒生医疗保健、港股通医药C、恒生生物科技、CS创新药的年化收夏普比例分别为-0.13-0.10-0.090.14;而港股创新药的年化夏普比率为0.15,高于其他医药指数。

(4)在大部分时候,医药行情反弹时,指数弹性更大。2019年以及2025年年初至今的医药反弹行情中,港股创新药指数分别上涨49.9%54.4%,弹性均高于其他医药指数。

(5)在大部分时候,医药行情回落时,指数更加抗跌。2021~2024连续4年的医药下跌行情中,港股创新药下跌幅度均小于恒生医疗保健、港股通医药C、恒生生物科技;整体下跌幅度要小于CS创新药。

(三)港股创新药的四大优势

(1)港股创新药是更纯粹的创新药指数。

过往来看,受到AIPO制度的影响,真正的创新药企业往往更容易在港股上市,港股创新药是更纯粹的创新药指数。

CS创新药对比:A股创新药多为传统制药企业转型,化学制剂的占比达到48.3%,创新药含量低,业绩受集采影响大。

与恒生医疗、港股通医药对比:恒生医疗和港股通医药均为港股宽医药行业指数,样本数众多,除创新药外,更有大量互联网药店、传统制药、医疗服务等技术含量低的股票。

与港股通创新药、恒生生物科技对比:对创新药的持仓更加的集中。其他生物制品(含创新药、CXO与化学制剂的占比分别为45.6%40.0%,高于港股通创新药、恒生生物科技对应板块的占比。

(2)港股创新药前十大样本,对创新药投资的代表性较高。

港股创新药指数重仓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石药集团、再鼎医药、药明康德、瀚森制药等典型的创新药企业,并且权重要高于其他的医药指数。

以信达生物为例,在港股创新药占比达到11.8%,明显高于在港股通创新药(10.3%)、港股通医C10.5%)、恒生生物科技(10.6%)、CS创新药(11.1%)的占比。而竞品指数中,CS创新药的权重股多为非典型创新药公司,恒生医疗和港股通医药的覆盖更杂。

(3)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全球竞争优势正在凸显。

近年来,中国药企在海外市场License-out交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展现出中国创新药研发的全球竞争力。据动脉智库数据,2020创新药领域License-out交易额仅约110亿美元,20241-10月已达成76笔交易,总金额突破511亿美元,交易数量和规模均呈大幅态势

这一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交易结构升级,从早期的小分子药物授权转向ADC、双抗、siRNA前沿技术平台输出;二是国际认可度提升,恒瑞、康诺亚等企业多次与默沙东、诺华等MNC达成重磅合作;三是商业模式创新,2024NewCo模式兴起,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实现风险共担和深度绑定。

NewCo模式的兴起,进一步为原药企解决了融资难、变现难、研发风险大等问题。NewCo是指国内授权方(通常为Biotech公司)与投资方(如海外VC基金或跨国药企MNC)合作创建一个独立的新公司,常见的模式有合资型(原药企“技术/专利入股”)、剥离型(药企将某项技术或管线分拆)和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V

相比于传统License-outNewCo模式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增加融资和变现渠道(可独立融资;保留传统License-out收益的基础上,增加股权分红和增值机会);第二,降低研发/商业化风险将高成本的临床开发、海外注册、市场推广交给NewCo 或合作伙伴);第三,借助外部资源,加速全球化(同时也能规避掉一些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

(4)中国在政策与AI加持下,创新药有望在2025~2026迎来收获期。

2024年在医药综合政策影响下,医药行业持续经历集采出清、创新拉动的新旧动能切换过程,同时叠加宏观因素影响,营运效率普遍下降,医药板块经历3年多的调整,2025年创新驱动更加乐观。

创新药迎重磅政策利好,医保丙类目录、商保支付渠道、支付标准、投融资等有望积极变化,板块弹性大:继20247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后,《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以及《关于医保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有望出台,多维度支持创新药发展。

创新药研发周期处于57年左右,基于AI的研发应用、基于中国创新药投入产出比以及实力的增强,2025年乃至 2026年或将逐步进入收获期。DeepSeek推动的“开源”+“低价+“蒸馏”的模式,将推动AI应用加速发展,并推动推理侧需求提升。

第一DeepSeek“开源”的模式天然有助于推动AI生态完善和AI应用落地。第二,通过低成本,DeepSeek实现了低定价。在性能不分伯仲的情况下,其API价格显著低于GPT-o1。第三,DeepSeek-R1允许用户通过蒸馏技术借助 R1 训练其他模型,有助于推动垂直化小模型发展,进而促进AI应用落地。港股创新药也受到AI在医药创新方面的研发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广发香港创新药ETF(513120):市场首只跟踪港股创新药指数的ETF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85日,下设全资子公司瑞元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和广发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公司“专业创造价值、客户利益为上”的理念,致力成为值得托付的领先全能资产管理机构,为客户创造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截至20241231日,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1.88万亿元,旗下产品线覆盖主动权益、债券、货币、海外投资、被动投资、FOF量化对冲等不同类别,满足境内外客户多元投资需求。凭借优秀的综合实力,公司累计荣获十届中国证券报“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奖项、十二届证券时报“明星基金公司”奖项、五届上海证券报“金基金TOP公司奖”。

广发香港创新药ETF(代码:513120)发行于2022年7月1日,是一款紧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CNY)(931787CNY00.CSI)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联接代码:019670(A份额)/019671(C份额)。

该基金的投资策略为:

1)境内市场投资工具包括内地依法发行或上市的其他股票、债券(包括国债、央行票据、地方政府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次级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等)、资产支持证券、货币市场工具(包括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衍生工具(包括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2境外市场投资工具包括已与中国证监会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挂牌交易的普通股、优先股、全球存托凭证和美国存托凭证、房地产信托凭证;在投资香港市场时,本基金可通过港股通机制下允许买卖的规定范围内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以下简称港股通标的股票)或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境外投资额度进行投资;已与中国证监会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或地区证券监管机构登记注册的公募基金(包括ETF);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住房按揭支持证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及经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国际金融组织发行的证券;银行存款、可转让存单、银行承兑汇票、银行票据、商业票据、回购协议、短期政府债券等货币市场工具(此处所称银行应当是中资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的分行或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达到中国证监会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的境外银行);与固定收益、股权、信用、商品指数、基金等标的物挂钩的结构性投资产品;远期合约、互换及经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境外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权证、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该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为:在建仓完成后,本基金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备选成份股(含存托凭证)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 90%且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 80%,股指期货及其他金融工具的投资比例依照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的规定执行。

该基金投资策略为:本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即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的成份股、备选成份股(含存托凭证)。为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本基金还可投资于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依法发行的金融工具。

广发香港创新药 ETF的管理公司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二、风险提示

ETF跟踪指数可能会出现跟踪偏离和跟踪误差的风险;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使得全球通胀上行压力超预期;海外通胀及美国经济韧性使得全球流动性缓和(美联储降息时点、美债利率下行幅度)低于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使得经济复苏乏力,指数业绩低于预期的风险等。

本文仅对所研究的基金产品情况进行分析,产品的统计情况可能随着时间和市场的变化以及统计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本文仅在合理的假设范围讨论,文中数据均为历史数据,基于模型得到的相关结论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刻画现实环境以及预测未来;本文不作为任何产品的投资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宇通客车涨1.01%,成交额1... 7月1日,宇通客车盘中上涨1.01%,截至13:01,报25.11元/股,成交1.43亿元,换手率0...
鞍钢股份涨1.29%,成交额4... 7月1日,鞍钢股份盘中上涨1.29%,截至13:02,报2.35元/股,成交4431.25万元,换手...
唐朝高官王旭,最后栽在仆人手中...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王旭究竟有怎样的故...
联合利华饮食策划资深厨务顾问钟...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瑶界面新闻编辑 | 汤威在6月19日举办的2025中餐先锋联盟盛典上,联合利华饮...
水电板块强势 乐山电力涨幅居前   07月01日消息,截止13:05,水电板块强势,乐山电力、西昌电力、明星电力等个股涨幅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