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6月27日文章,原题:美国衰落的真正原因——而这与中国无关多年来,华盛顿的主流说法一直将美国经济困境归咎于中国。然而,如果中国并非问题所在呢?如果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自身呢?
事实令人不适:美国失去优势并非因中国崛起,而是因其背离了曾使其伟大的核心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开放市场、全球参与以及有限政府干预——而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恰恰以更加审慎的态度持续落实这些理念,在开放竞争中给美国带来巨大挑战。
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并非偶然。其崛起建立在开放的基础上——对人才、资本、创新和全球贸易的开放。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是自由市场能实现什么的典范。企业家得到赋权,竞争蓬勃发展。但如今,这种模式正在瓦解。政治失能、短期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倾向正将美国带离成功的根源。产业政策卷土重来。补贴、关税和投资限制已成常态,甚至“自由贸易”这个术语也变得政治敏感。
在美国自我封闭的同时,曾经被视为计划经济而遭贬低的中国正稳步地推进(市场)自由、改革和开放。
中国经济的崛起得益于一个简单公式:改革加开放等于增长。这种做法远非完美,但总体方向非常清晰: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空间,并融入全球体系。成效不言自明:数亿人摆脱贫困;科技、制造和物流领域涌现出世界级私营巨头;即使面对地缘政治紧张,外国投资仍在增长;一个对全球品牌不可或缺的国内市场。
更具说服力的是,中国并未倒退——尽管目前面临外国直接投资的下降。当美国实施芯片禁令、发布黑名单并对外国投资进行政治打击时,中国正缩减负面清单、设立自由贸易区、为游客提供免签入境,并完善全球投资者进入市场的准入条件。
尤其讽刺——且可悲的是,美国不仅在背离其核心价值观,如今更是将目标对准了那个正沿着它曾大力倡导的道路前进的大国。中国的发展模式与美国截然不同,却承袭了美国的一些优秀特质,比如市场驱动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注重执行力以及长远规划。美国在经济上攻击中国,实际上是在攻击过去的自己:一个由雄心和市场逻辑驱动的崛起中国家。
对美国而言,最大威胁并非中国,而是自我设限的停滞,是对开放精神的放弃、对经济政治化以及对自由企业制度信心的侵蚀。这是一种文化转变,全球参与被视为威胁而非机遇。
中国的持续崛起并非证明美国注定失败,却是个严酷的提醒:经济伟大需要始终如一、明确且充满自信地坚持基础原则。美国仍拥有引领世界的制度、人才和资源,但若继续沿着基于恐惧的政策制定和经济自我破坏的道路前行,这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全球领导力并非关于赢得零和游戏。而是提供值得他人钦佩并渴望效仿的模式。目前,中国仍在推进改革与开放,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美国则在退缩和封闭,并扩大政府干预。
这就是真实的故事。这与中国无关。(作者克里斯·佩雷拉,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