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服务美好生活 激发消费活力
——青岛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热议“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鼓励专业企业参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运营,通过产权置换、低价出租、无偿使用等方式,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推动商业设施与公共设施联动,让商业运营与社区治理贯通。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既要关心“一老一小”的生活,也要考虑年轻人的需求,多引入新场景、新业态,更好地为社区赋能。
●整合多种资源,打造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核心的线上平台,实现居民、物管、社区、志愿者和商家的智慧互联,将服务从“家门口”延伸到“屏幕上”。
舒适生活,既需要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也要高效便捷的配套服务。为了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加强规划引导,凝聚工作合力,不断完善便民设施功能,取得显著成效,居民幸福感、满足感明显增强。
6月19日,由青岛市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12345·青诉即办、青岛日报社共同打造的“琴岛协商·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41期协商活动举行。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主题展开协商,在倾听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在商量中汇集力量,解决问题。
嘉宾围绕“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主题展开协商。
本期协商活动由青岛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工作办公室承办。
完善服务业态,让生活更便利
青岛是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青岛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王志刚介绍,围绕便民、为民、利民的工作目标,青岛坚持党建引领、分类施策,优化布局、丰富业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让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最大程度享受购物、餐饮、理发、家政、日常维修等方面的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34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涉及商业网点2.4万个,其中,品牌连锁店占社区商业网点30%以上,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连接民生与经济的毛细血管。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青岛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高红认为,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既大幅缩短了居民获得服务的时间,释放出更多消费潜能,也畅通了城乡经济“微循环”,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在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摸清居民“缺什么、忧什么、盼什么”,结合人口分布、消费习惯等,明确“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制定属于每个便民生活圈的特色方案,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变为项目清单。
高红“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到农贸市场、助老设施、运动场地等‘大项目’,也要关注到小修小补、针头线脑等小细节。”高红说。
专家的建议引发了委员的共鸣。市北区政协常委、青岛中景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海滨在调研中发现,我市部分社区引入综合服务门店,通过跨界经营,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破解小修小补难题。“未来,我们应鼓励更多的商业网点‘一店多能’,满足居民个性化消费需求。”张海滨说。
“有关部门打造便民生活圈时,不仅要关心‘一老一小’的生活,也要考虑年轻人的需求,多引入新场景、新业态,更好地为社区赋能。”青岛市政协委员、市北区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党委书记王艳芳了解到,目前,我市一些社区引入共享童车柜,既方便了家长“遛娃”,又减少了楼道堆物。她建议更多的商家创新经营模式,服务社区居民。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日益丰富。张海滨认为,除了购物、医疗、养老、运动、娱乐等“传统”需求,社区居民在心理辅导、法律服务、就业指导、园艺培训等方面的新型需求也要得到满足。他建议有关部门引入专业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关服务。
在协商活动现场,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副部长惠军华介绍了“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据了解,青岛将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等场所布局建设“就享家”乐业服务站500个,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家门口”就业服务。在这里,社区居民可以享受求职登记、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
惠军华青岛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每年旅游旺季,众多游客涌入岛城。除了前海一线和旅游景区,游客们也会在社区漫步,近距离感受青岛人的生活。为了进一步促进消费,张海滨建议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打造社区文化展示馆、社区文创产品商店、社区特色餐饮店,让游客漫步在社区、消费在社区。
“非常感谢各位委员和专家对青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关心和支持。”王志刚表示,青岛市商务局将围绕群众需求,不断丰富业态,顺应消费多元化、个性化趋势,推动一刻钟消费服务圈、养老托育圈、休闲文化圈等各类服务功能更好融合。同时,加快发展综合服务型商业中心、邻里中心,鼓励连锁门店进社区,开展社区促消费活动,激发市场活力。
王志刚优化空间布局,让功能更齐备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社区功能转变,激发社区活力,离不开物理空间的重构。
嘉宾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一些社区受制于物理空间制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距离居民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张海滨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他认为,空间局促的小区普遍建成时间较长,配套标准较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要深入推进城市更新,通过新建、改建公共设施,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更好地满足群众需要。除了有针对性地弥补公共服务短板之外,还可以对地下管网、停车设施、公共绿地、体育设施等进行系统性升级,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
张海滨2023年以来,按照上级部门部署,青岛着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试点。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场配置促进和住房发展改革处处长李克先介绍,崂山区朱家洼社区、胶州市市南小区入选首批部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通过建设试点,崂山区朱家洼社区配备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服务中心,并设有助老食堂、康养医疗、托幼机构、四点半学堂等设施;胶州市市南小区设立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11个基础服务设施,并全面配备综合超市、便利店、早餐店等便民商业设施,增设药店、收寄服务中心、青年人才公寓等便民服务设施,配套微型消防站、“红十字”紧急救护站等应急服务设施,“一站式”满足居民“家门口”的生活需求。
李克先郑州路社区在优化空间布局、助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上进行了不少探索。针对小修小补等微利业态难以找到合适的经营场所问题,郑州路社区在征得业主同意的情况下,将社区经营性房屋先行提供给微利业态使用,后期再以经营收益分成的方式冲抵房租。此举不仅减轻了微利业态经营者的经济压力,也让社区居民以低成本获得便捷服务。“希望我们的经验可以帮到更多社区。”王艳芳说。
近年规划建设的小区都按较高标准配套了社区服务用房,但部分服务用房位置偏僻、布局分散。王艳芳建议有关机构制作便民生活圈电子地图,为这些位置偏僻、布局分散的空间引流,在线上实现空间布局重构。
王艳芳“除了新建设施,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时段使用的方式让有限空间容纳更多功能。比如,在非用餐时段将助餐机构的空间提供给社区课堂,或将共享自习室与图书借阅室合并使用,不同功能的叠加或许能创造出新的服务场景,实现1+1>2。”高红建议,在一些空间资源紧张的社区,有关部门可以打造便民服务夜市,既可降低经营者的经济压力,又可以满足群众需要。
小修小补看似居民小事,实际是服务民生的大事。王志刚介绍,前期,青岛市商务局通过推动社区商户“一点多用”“一店多能”、服务叠加等方式在有限空间内丰富便民服务。下一步,将结合政协委员和专家的建议,加强跨部门协作,综合施策,破解社区商业空间不足问题。
强化管理运营,让运转更有序
高质量建设便民生活圈,既要“圈”出幸福,更要“圈”出长久。在协商活动中,委员和专家一致认为,相关部门要强化运营管理,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有效运转,持续惠及于民。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要长期保持活力,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近年来,郑州路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强化议事协商机制,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运营过程中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王艳芳建议,为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有条件的社区可以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矛盾调解、文化活动组织等工作,让群众从“站着看”到“一起干”。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运营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高红建议有关部门鼓励专业企业通过产权置换、低价出租、无偿使用等方式,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推动商业设施与公共设施联动,让商业运营与社区治理贯通。单体项目有效运转后,运营企业可以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推动连锁经营、规模发展。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引导现有物业服务企业转型运营管理,或结合房地产新项目开发,规划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近年来,青岛海发集团主动作为,积极打造“惠民、利民、便民”的嵌入式社区服务综合体,青岛首个邻里中心项目——八大湖邻里中心就是典型代表。青岛海发城市运营集团总经理、青岛邻里万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超介绍,八大湖邻里中心内涵盖市集、餐饮、学堂、康养、综合服务等多元服务场景。运营过程中,海发集团发挥国企资源整合优势,联合多家知名企业共同参与,为社区居民提供品质化便民服务。其中,邻里市集汇聚了青岛啤酒、琴牌牛奶、崂山绿茶、夏庄蔬菜等青岛特色地标优品;邻里厨房可为周边居民提供三餐服务;邻里学堂汇集了老年大学、学而思AI自习室、青年夜校和共享图书馆,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学习需求。在服务方面,邻里中心既可提供理发、洗衣、配钥匙服务,又有健身运动场所、共享打印机、快递小哥休息驿站,还有海尔量子小店提供快捷家庭维修及生活服务。
于超信息时代,“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运营离不开数字赋能。“有关部门可以整合多种资源,打造一个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核心的线上平台,实现居民、物管、社区、志愿者和商家的智慧互联,将服务从‘家门口’延伸到‘屏幕上’。居民通过手机就可以购物、点餐、预约公益课程,或者将相关问题反映给街道、社区,实现便民服务与信息反馈、社区治理多效合一。”张海滨说。
精彩的发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委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投资、建设、运营,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档升级。”王志刚表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生实事,青岛市商务局将联合多方力量,把便民生活圈建成贴近百姓的“生活圈”、升级扩容的“消费圈”、放大民生的“幸福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武 刘硕 /文 于滈/图)
责任编辑:王亚楠
下一篇:日媒:美国的困境与中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