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游客在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 田蹊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赵新平
【编者按】
甘肃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沉淀为陇原大地的红色印记。每一处遗址、纪念馆都是历史教科书,每一段革命故事都是鲜活的记录。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在陇原山川间感受信仰伟力,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开启一场淬炼灵魂、砥砺初心的精神洗礼之旅。
拨开历史的云雾,当记忆的时针拨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哈达铺,这座隐匿于西北群山褶皱间的小镇,宛如一颗明珠,在革命的烽火中骤然绽放出璀璨光芒。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波澜壮阔的历史,承载着革命先辈的信念。
从陇南市区启程前往哈达铺,车窗外的景色如同一轴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让人目不暇接。随着车辆渐行渐远,城市的喧嚣逐渐被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山上植被郁郁葱葱,深浅不一的绿色相互交织,在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偶尔几处裸露的山岩突兀其间,为绿色的海洋增添了几分硬朗与坚毅。
沿国道前行,田野间满是蓬勃生机。绿油油的小麦随风翻涌成浪,宛如绿色绒毯铺展大地。田边白墙黑瓦的农舍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间,古朴宁静。打开车窗,清风拂过,令人身心舒畅。
当车子逐渐靠近哈达铺,远处的山峦间隐隐浮现出一些古老的建筑,那便是哈达铺古镇的轮廓。此时,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这座承载着革命记忆的小镇,去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下车步行进入镇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古朴而又充满故事的商贸小街。历史上,哈达铺因盛产“岷归”(即本地的当归),吸引了天南地北的药材商贾纷至沓来。昔日,这里大街小巷人声鼎沸,不同地域的口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市井交响。然而,这条小街的意义远不止于商业的繁荣。这条红军长征途中走过后原貌保存最好的街道,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
1935年9月至1936年8月,哈达铺先后两次迎来了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那时的红军,历经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而哈达铺,就像一位温暖的母亲,敞开怀抱,为这些疲惫的战士提供了宝贵的休养补给。在这里,红军得以补充粮食、药品,恢复体力;在这里,革命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一面面鲜艳的红色旗帜在小镇上空高高飘扬。
行走在哈达铺的街道上,街道两旁红色历史的印迹仍清晰可见。看一眼,仿佛能穿越时空,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相遇。
行至深处,“义和昌”药铺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整个药铺由三间北房和十一间南面临街铺面组成,均为平瓦房。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后,北房中间正厅成为当时的办公室,左间便是毛主席的住室。
如今,看着那些浸染岁月痕迹的砖墙,仿佛还能看到药铺里那昏黄的灯光透过木格窗户,映照出毛主席的身影。而“邮政代办所”里的一张《大公报》,则如同一束划破黑暗的曙光,启迪了智者的心扉。
沿着红军长征一条街前行,“邮政代办所”等遗址和建筑群便映入眼帘,它们因其特殊的历史意义而闻名。当时,云集此地的药商希望通过报纸掌握时事、了解市场信息,政府便在此特设了“邮政代办所”。中央红军在此休整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从这里的《大公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等报纸上,获悉了重大信息,从而确定了长征的目标——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
在哈达铺,党中央为红军长征提出新的前进方向,红军踏上了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前进的征程,这是红军长征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决定。
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建筑,宛如一条承载记忆的丝带,悄然牵绊着人们的脚步与思绪。当指尖抚过斑驳的门扉,推开那扇厚重的木门,扑面而来的是历史沉淀的温度,瞬间触动心底的情怀,热流在血脉中奔涌。
沿着岁月铺就的小径继续向前,眼前正街两侧,仍有不少店铺保留着传统的商住格局——楼下是熙熙攘攘的商铺,楼上则是烟火氤氲的人家。一扇扇陈旧的木板门静静伫立,如同历史的守门人,斑驳的油漆早已在岁月的冲刷下片片剥落,露出内里粗糙却坚实的木纹肌理。那些深浅不一的沟壑,像是岁月刻下的皱纹,又似被时光打磨过的筋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热闹与沧桑。
紧接着我们走进一座被时光浸润的四合院——“同善社”。这里一楼曾是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和周恩来的居室,院中的海棠树至今仍枝繁叶茂,红彤彤的枝头还挂着星星点点的果实,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东西厢房则是当年红军警卫和通信兵居住的地方。离“同善社”200多米的“关帝庙”,是召开团级以上干部会议的旧址。
如果说临街的这些店铺彰显的是哈达铺的商业精神,那么,离“关帝庙”东南100米的“张家大院”流露的则是传统文人住宅的书卷气息,这里曾是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从院中可以看到东、西、南三面房屋均是原有建筑,北房是按原貌恢复的三间二层木结构楼房,楼上是贺龙住室,楼下是任弼时、刘伯承、萧克、关向应的住室,东厢房是李达住室。
漫步哈达铺老街,青石板路蜿蜒如历史的脉络,一侧是青砖黛瓦的革命遗址,静静诉说着往昔峥嵘;另一侧,特色商铺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品令人驻足。红军鞋纳着细密针脚,将革命先辈的足迹织进了岁月;红军帽缀以现代设计,让信仰的标志焕发着青春光彩;香包绣着传统纹样,在芬芳中传递出红色记忆。
岁月的长河奔涌不息,时光的笔触勾勒着哈达铺的蜕变轨迹。这座曾隐匿于群山之间,因南北药商往来而繁华的小镇,在历史的淬炼中焕发新生,蜕变为甘川国道上璀璨夺目的明珠。
这座小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当年,红军在这里重整行囊,迈向长征胜利征程;如今,络绎不绝的游人循着先辈的足迹,触摸历史温度,汲取精神力量。哈达铺恰似一位阅尽沧桑的智者,沐浴着新时代的暖阳,深深扎根于红色沃土,用激昂的旋律续写红色传奇,激励着无数人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向着精神的高地不断攀登。
红色旅游景区推荐
腊子口战役遗址
腊子口战役遗址坐落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东北部的腊子乡,它西距迭部县城105公里,北距岷县72公里,身处群山环抱之中,乃甘川古道之“咽喉”要地。四周山峦巍峨,林木茂密,山势险峻如刀削,仿佛是大自然铸就的天然屏障。
1935年9月16日,红一方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辛,来到腊子口。先遣部队勇破国民党重兵扼守的天险,为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开辟了胜利之路。从此,腊子口以其光辉的革命历史,成为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胜迹之一。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于1980年8月21日建成。纪念碑宽2.5米,象征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漫漫征途,高9.16米,铭记着攻破天险的时间。纪念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周边是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展馆共三层,分四个单元。馆外绿树成荫,馆内陈列着红军途经迭部路线沙盘等,还有众多革命文物及资料图片,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少数民族群众与红军鱼水情深的故事。
两当兵变纪念馆
两当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南麓,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灵秀在此交融。
纪念馆坐落于广香东路,它不仅是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更是一座镌刻着峥嵘岁月的精神丰碑。纪念馆前,一湾澄澈的溪流蜿蜒而过,粼粼波光映照着灰白相间的建筑外墙,更添几分庄严肃穆。岸边垂柳依依,枝条随风轻摆,似在诉说往昔故事;簇簇枫叶与银杏叶点缀其间,每当深秋时节,红与黄交织成绚烂画卷。四周青山如黛,层峦叠嶂,苍翠欲滴的林木将纪念馆温柔环抱。晨雾弥漫时,山峦若隐若现;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屋顶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温暖光芒,与天边晚霞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绝美画面。
纪念馆内共设三大展区六个单元,陈列着200多件(套)文物。红色旅游景区内,草木葱茏,每一片绿叶、每一朵鲜花,仿佛都在默默守护着那段光辉岁月。漫步于此,仿佛能看到当年革命先辈们坚毅的身影,让人在感受自然风光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切缅怀革命先辈。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在白银市会宁县会师北路,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会师园静立在岁月深处。走进园内,松柏如哨兵般挺拔苍翠,簇簇红梅、杜鹃绽放如火,恰似革命先辈们炽热的信仰永不褪色。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庄严肃穆,玻璃幕墙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周围葱郁草木相映生辉,现代建筑美学与红色文化底蕴在此交融。
园区中央,11层的红色纪念塔巍峨矗立,宛如一柄刺破苍穹的利剑。下方九层三塔环抱,似红军三大主力携手并进;第十层合而为一,将胜利会师的永恒瞬间凝固成不朽丰碑。塔身的每一寸红,都浸染着历史的厚重,成为指引无数人追寻红色记忆的精神坐标。纪念塔四周,将帅碑林里的石碑镌刻着英雄们的不朽功勋,古朴的纪念亭、飞檐斗拱的牌楼隐于绿树繁花间,青砖黛瓦诉说着往昔峥嵘。
离会师园不远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依桃花山山势起伏而建。22处微缩长征景点沿山脊蜿蜒分布,默默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将革命先辈们热血沸腾的故事,化作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在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
界石铺红军长征
毛泽东旧居纪念馆
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坐落在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这里地势开阔,麦田与果园铺展成碧色绒毯,夯土墙院落点缀其间,透着陇原乡村特有的质朴与宁静。纪念馆背倚层叠的黄土丘陵,远眺可见六盘山余脉如黛横亘。
纪念馆展厅内,陈列着众多长征时期的资料照片。主体建筑的印象厅、缅怀厅等,与周边的田园风光相互映衬,既展现出革命历史的庄严厚重,又传递着宁静与祥和,让每一位参观者在触摸历史温度的同时,也沉醉于这片土地所蕴藏的力量。
岷州会议纪念馆
在定西市西南部的洮河中游,岷县宛如一颗镶嵌在陇原大地上的明珠。这里山水相依,洮河水奔腾不息,滋养着这片充满红色印记的土地。中国工农红军曾两次途经此地,他们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在这片土地上,也为这里留下了珍贵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2016年,岷州会议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纪念馆于1997年维修建成,馆内分为三个部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旧址庄严肃穆,青砖灰瓦间仿佛回荡着当年热烈的讨论声;甘肃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古朴厚重,见证着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陈展中心则以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馆外绿树成荫,与周边宁静的村落相互映衬,共同守护着这份珍贵的红色记忆。
(本版编辑综合整理)
上一篇:日媒:美国的困境与中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