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科技报国理想
YUAN SHI DA JIANG TANG
探索AI与航天未来
青州市宏德学校院士大讲堂圆满举行
院士大讲堂
/ YUANSHIDAJIANGTANG
初夏的晨曦透过落地窗,为会场镀上一层淡金色的光晕。2025年5月2日上午9时,青州市宏德学校大讲堂正式启幕,一场名为“人工智能助推生物医学,科技强国激励少年担当”的科技盛宴在热烈的掌声中璀璨绽放,奏响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青春乐章。本次讲座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润生,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何凌飞担任主讲嘉宾。清华大学院士产学研创新中心主任高飞;青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段忠勇;青州市教体局二级主任科员张军华;山东华邦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青州致远中学理事长赵本明;青州致远中学校长闫守安;青州致远中学党支部书记刘华民;青州致远中学副校长张伟言、王高明、温连宝;青州市宏德学校小学部执行校长陈倩出席本次活动。与创新班师生、家长齐聚一堂,屏息凝神,共同见证了人工智能与航天科技的火花在此碰撞。
LECTURE
群贤毕至,共育英才
“此刻,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曾诞生过贾思勰《齐民要术》的智慧结晶,今天,让我们共同续写科技报国的新篇章!”主持人铿锵有力的开场白激起学生、家长们雷鸣般的掌声。
LECTURE
专业深耕,引领创新
陈润生院士:AI解码生命奥秘
当全息投影在会场中央构建出双螺旋DNA立体模型时,全场响起压抑不住的惊叹。这位生物信息学泰斗轻点腕表,虚拟实验室瞬间展开:深度学习算法如金色溪流漫过基因组序列,精准捕获出潜藏的致病突变。“二十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13年耗资30亿美元;现在,我们的AI系统能在48小时完成同等分析量。”陈院士的指尖划过空气,模型随即切换为癌症早筛三维图谱,“当你们大学毕业时,AI医生或许已能通过表观遗传标记,在肿瘤形成前五年发出预警。”
何凌飞博士:航天强国的青年担当
“这是郭永怀先生牺牲时紧护的公文包残片。”何博士的ppt展示在大屏幕上,是那泛黄的金属残骸,会场骤然寂静而肃穆。1956年归国船票与2025年天宫空间站建设画面交相辉映。“从长征七号可回收火箭到霍尔推进器,我们正将科幻变成现实。北斗系统1342颗在轨卫星中,有27颗载荷出自比你们大不了几岁的研发团队!”
他深情地说道:“如今,5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天网,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自主导航系统的国家!无论你是在野外探险、海上旅行,还是在飞机上流畅地刷视频、上网课,这都是卫星互联网的魅力!”最后,他激励学子:“希望同学们感受到科学家们的精神,成为大家心中的种子,终有一天成长为一棵建设祖国的参天大树。星辰大海的征程,需要你们用青春热血书写!”
LECTURE
科技前沿,育才使命
两场报告不仅展现了科技的力量,更点燃了少年的报国热忱。陈院士的《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从蛋白质折叠模拟到脑科学探索,令全场惊叹;何博士的《火箭卫星与航空航天》则揭秘航天人从“跟跑”到“领跑”的奋斗故事,传递“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
互动环节中,致远学子初绽芳华:“如何通过AI预测罕见病基因靶点?”“如何规避克隆出的我?有没有我的情感和爱好?”“火箭燃料环保化面临哪些挑战?”……
两位专家不禁赞叹:“问题兼具深度与创新性!”陈院士深切叮嘱:“即便技术能克隆外形,但每个人经历的风雨、读过的诗篇、看过的星空,才是塑造独特灵魂的密码。”
现场《学习手册》写满笔记,许多学生标注“立志投身‘卡脖子’技术攻关”。
LECTURE
以梦为马,强国有我
以科技创新铸就人生底色,以民族复兴指引前行方向!今天的讲座不仅是知识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启迪。愿科学的种子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以创新为帆,实践为桨,驶向未来!致远创新班,未来科学家的摇篮!
来源:青州市宏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