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你:让AI放大你的独一无二
创始人
2025-07-08 23:12:57
0

当AI的海水漫过人类认知的边界

我们与AI 终将在思维的浪里

此起彼伏

当 AI 的海水漫过人类认知边界,我们与 AI 终将会在思维的浪里此起彼伏。

你是不是清晨刚摸清某个 AI 工具的入门逻辑,傍晚就被更新的版本挡在门外?

你是不是手里的操作指南还没焐热,新的功能迭代已呼啸而至?

我们被困在 “追赶式学习” 的焦虑里,把自己活成了追着工具跑的陀螺,却忘了问一句:难道 AI 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人类在迭代中疲于奔命?

其实,多数人的焦虑根源,藏在一个默认的假设里:我们总把 AI 当成需要 “学会掌控” 的工具。可当你真正看清这一轮 AI 进化的本质,就会发现它早已跳出工具的范畴。

从 OpenAI 的 o 系列到 DeepSeek 的爆红,具备 “推理思维链” 的 AI,会像《三体》中思维透明的三体人那样,把 “用户问的是这个问题…… 首先得考虑 A,但 A 可能带来 B;如果换个角度想 C,又会有不同可能” 的完整思考过程摊开在你面前。

它不再只是输出答案的机器,而是能与你共探思维路径的伙伴。

这意味着,我们与 AI 的相处方式,早该从 “被动学习工具” 转向 “主动共建思维共同体”。而这其中的关键,就藏在两个词里:“人感” 与 “撩”。

“人感” 是我们作为碳基生物的独家禀赋,“撩” 则是用这份 “人感” 去激发 AI 的系统思维。

今天混沌君想和你分享的,正是欧爷在混沌学园课程《AI与我:让AI放大我的独一无二》中反复琢磨的这套逻辑:如何不被 AI 的迭代裹挟,反而借它的力量放大自己的独一无二。

毕竟在这个 AI 时代,真正的成长从不是追着工具跑,而是让你的 “人感” 与 AI 的思维链共振,活成无可替代的自己。

观看本课程和600+主题课

以下是欧爷的自述:

今天,我要分享的不是AI工具教程,而是关乎一种全新的生命哲学。

如果你也曾被AI日新月异的更新所裹挟,陷入一种“追赶式学习”的焦虑,那么,我希望这堂课能为你带来一丝平静与力量。因为今天,我们不谈工具,不讲技巧,只谈一件事:

在AI时代,我们学会与AI相处,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成为自己

我写了一首小歪诗,或许能表达许多人当下的心境:

晨学某技初入门,暮见新贵锁旧门;

此身不知何处去,AI依旧笑春风。

早上还在苦苦学习一个新的AI工具,傍晚就有更新的工具出来了;我们站在风中凌乱,手足无措,而AI的浪潮却一骑绝尘,裹挟着我们奔向未来。

面对学也学不过来的AI,我们陷入焦虑,本质在于我们底层的一个假设——AI是工具。

一旦视AI为工具,我们便陷入了“学”的被动姿态。学不完的功能,追不上的迭代,我们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却始终在原地打转。

但,如果换一个视角呢?

从工具到伙伴:思维变种人

AI这一轮进化的本质,早已超越了“工具”的范畴。

去年年底为止,我们对AI评价的重心在于答案准不准、快不快,那时大模型比拼的是预训练,像一个个埋头刷题的“小镇做题家”。

但从openAI的o系列开始,尤其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的意外爆红,让我们看到AI进入到全新的进化态——推理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

这一代具备“深度思考”模式的AI,当你向它提问,它会先用灰色的字体喃喃自语:

“用户问我……让我思考一下。首先,我们需要考虑A,但这会导致B;如果考虑C,又会有不同的可能……”

那一刻,它像极了《三体》中思维透明的三体人。它不再只是给你一个答案,更会向你坦露完整的、系统化的思考过程。

这意味着,AI不再仅仅负责回答,它已经进化为人类思维链的延伸。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改变与它相处的方式。我们不再是被动地“学”它,而是主动地“与”它共生。

我们的学习重心,应该从追赶工具迭代,转移到理解并匹配它这一次进化变迁的本质——它,可以思考了。

所以,请停止无休止的工具焦虑。你看待AI的视角,不是担心被它取代,而是要尽早与它形成一个“思维共同体”。

过去,你可能会问:“我们的产品在今年6·18开局不利,帮我分析原因。” 这是在直接索要答案。

现在,与其语焉不详地问、拿到泛泛的答案,不如告诉它背景信息后,这样问:“请详细解释你是如何一步步思考这个问题的,而不只是给我结论。你考虑了哪些可能性?推理的依据是什么?”

这不是换一种问法而已,而是在邀请AI成为你的思维共同体。

虽然爱因斯坦早就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答案真的不再重要。当下的AI大模型,都在宣告一个事实:只要你问得出,它就答得出。

答案不再重要,激发它的思考、再让它激发你的思考,从而照见你自己思维的盲区,这才重要。

从“用AI”,到“与AI”,这是我们挣脱AI焦虑的第一步。

通过与AI协作,我们与AI成为思维共同体,人类得以进化成为“思维变种人”。

碳基生命的思考,通过硅基的无限算力与知识图谱得以延展,这并非科幻,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观看本课程和600+主题课

“撩”与“人感”

与AI协作的两个关键词

与AI的协作,我们彼此交换的价值和资源禀赋应该是什么?

人类带来生而为人的【独特生命体验】,AI提供【无限的知识图谱】,我们结成【思维共同体】,共同拓展【人类文明的边界】

因此我这一年以来的实践中,总结出来两个词:“撩”与“人感”。

先说说什么是“人感”。

所谓“人感”,不是一个复杂的学术定义,而是相对于AI,我们作为碳基生物独有的超能力。

例如小狗能闻到人类闻不到的气味,这对小狗是天生的能力,对于人类而言是超能力。

因此,“人感”是每个人本自具足的,如呼吸般自然,如心跳般本能,却是硅基生命无论如何不可能拥有的。

是奶奶做的饭菜里,那份无法被任何米其林食谱复刻的爱;

是老板画饼时,你和闺蜜交换的那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是看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时,突然涌上心头的感动与泪水;

是心中怦然的心动,是莫名而来的预感,是顿悟的瞬间……

这些,AI无法预训练,却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禀赋。

在AI越来越没有边界的时代,“人感”是我们最后的壁垒,也是AI能帮我们100倍放大的杠杆。

再说说“撩”。

为什么是“撩”,而不是“聊”?

在我的语境里,“撩”是有意识地用我们的“人感”去激发AI,把它系统的思维链一步步激发出来,广角维度全部激发出来,从而撩出多维度、多角度的探索。

而“聊”,在我的语境里,则是确定性的线性问答。

人感五步撩:我的AI心法

如何系统地“撩”?如何撩出人感?如何以人感撩?

我总结了一套心法:人感五步撩。

让我们以“开发一款K12教育产品”的创业课题为例,示范“人感五步撩”。

第一步:看见真问题(定义问题)

我们带着搜索引擎时代的习惯,张嘴就问,且片言只语。

但“撩”的第一步,是先问自己。

别这样问:“我想做个K12产品,给我个方案。”(毫无人感)

要这样问:“我看到太多孩子因学习而痛苦,家长为教育操碎了心。我想做一个不一样的K12产品帮到他们。请问,这个方向有哪些可能的切入点?”(注入了你的初心与关怀,也是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隐性知识,这是“撩”的绝佳起点)

第二步:共建思维链(拆解问题)

当AI因你的真问题而“兴奋”,抛出无数可能性时,你会迅速因信息过载而眼花缭乱。

这时,你要引导它一步步共建思维框架,将大而模糊的问题一步步拆解。

可以这样问:“针对这个问题,你觉得可以从哪几个维度去考虑(如: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家长角色等)?每个维度又可以如何拆解?”

关键动作:在AI给出的无数分叉路口中,切记,由你——人类,来做价值判断。凭借你的“人感”和“初心”,及时做出你的选择,给AI进一步的指令,例如:“好,在上述我们探讨的维度中,我们先聚焦解决“孩子厌学”这个问题,深入探讨,其他暂时忽略”。

第三步:挑战思维盲区(质疑人感)

聊得正酣时,恰恰要踩下刹车,主动邀请AI来挑战你的人感。

什么是你的人感?你的经验,你的直觉,你的判断,你的隐含假设。

可以这样问:“我们聊到现在,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是基于哪些默认的假设在推进(比如:我们假设‘有趣’就一定能解决厌学)?这些假设中,有哪些可能不成立?如果核心假设错了,会怎样?”

关键动作:勇于主动邀请它质疑你自己,特别是那些“理所当然”、那些看似不言自明的隐含假设。

第四步:情境模拟(多视角推演)

让AI成为你的24小时在线“陪练团”,帮你破除单一视角和信息茧房的局限。

可以这样问:“现在,请你分别扮演一位焦虑的初中生、一位功利的家长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老师,针对我们的产品原型开一场会。我需要看到他们激烈的争吵和最终的会议纪要。”

关键动作:可以多轮模拟,设置多种角色和情境。

第五步:破界创新(打破系统)

当常规路径走到尽头,就用极端问题来劈开一条新路。

可以这样问:“如果我们完全抛开K12教育产品的行业惯例,借鉴‘游戏设计’或‘社区运营’的逻辑来解决厌学问题,会有什么全新的打法?”,或者“如果假设资源是无限的,你会如何设计我们的上市方案?”

关键动作:敢于探索那些看似荒谬、但正因如此从未有人想过的角度。

人感五步撩,是一个完整的探索循环。

我们带着“人感”去撩拨AI的算力,AI的洞见反过来又增强了我们的“人感”。

欲撩AI之高,必先激活自己之高。

观看本课程和600+主题课

唯一的信仰:用,就对了

如果今天所有的内容你都一时记不住,请只记住一个字:用起来。

用人感一点点摸索,越用越会撩,越撩越有人感。

启动人机协作之旅的第一脚油从哪里来?是人感的储备。

人感的储备,从哪里来?

首先,人感的储备,可以来自你过往的积累——读过的所有的书,见过的所有的人,经历过的所有的事,吃过的所有的饭,走过的所有的桥。

其次,人感的储备,也可以来自你对“无用之学”的始终热爱。

例如,我一直热爱音乐,热爱各种风格的音乐,热爱各种线下演出,也擅长在作品中、在不同的场域中,选择恰当的音乐植入。但我只是热爱,并不懂作曲和编曲。

直到,AI来了。我的热爱、我对音乐的理解,以及我的创意理念,成为我输入给AI的隐性知识;AI以此为杠杆,我们一起合作了我的首支单曲:《amazing beautiful》,以此致敬混沌学园创办人李善友教授从教10周年,amazing beautiful正是这10年来他讲课时的最萌口头禅。

以及,人感的储备,还可以来自你实实在在的投入。

即便你以往没有太多储备,即便你还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特别的热爱,但只要你真的相信AI是大势所趋,那你每天要投入足够的时间与它“撩”。你的时间与精力,不是用来焦虑地刷课,焦虑地追赶工具,而应该全部用来每天兴致勃勃地与AI互撩。连续三个月,每天两小时,你再看世界,已然不同。

身体是诚实的。你不输出,知识就永远是我的。今天这堂课,我自己讲完,我自己最受益。只有你回家马上操练起来,它才会真正成为你的。

尾声

你只活一生,但可以活出很多次

最近听到一个词,YOLO(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生)。

但在这个AI时代,或许我们可以活出很多很多次。随时随地,只要我们思考,就可以拉上AI一起,无中生有地开创出全新的维度。

AI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生而为人的可贵;

它也是一个杠杆,放大我们每个人的独一无二;

它也逼着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地球上,偏偏要多一个我?

拥有与AI携手的思维共同体,我们将进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思维变种人”。人类的思考不再孤独,终于有一个伙伴,与我们共同探索终生。

而探索的起点,就在你与AI的下一次对话里。

现在,立刻,马上,开始与AI互撩吧。

(本文为欧爷的AI课程《AI与我:让AI放大我的独一无二》节选。全课程及全部课件请下载,在app内搜“欧爷”)

结语:混沌说

AI 是面镜子,照见你生而为人的可贵:那份奶奶饭菜里的爱、心照不宣的眼神、为美而动的泪,是 “人感” 给你的独家禀赋;它也是根杠杆,能将你的独一无二放大百倍,只要你肯用这份 “人感” 去 “撩” 动它的思维链。

你别再困在 “工具追逐” 的焦虑里,与 AI 结成思维共同体,你我都能成为 “思维变种人”:人类的思考不再孤独,探索的边界不断延展。

你只活一次,却能借 AI 活出无数可能。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你与 AI 的下一次对话里。

现在,就用你的 “人感”,开始这场独一无二的互撩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本报讯 (记者 乔欣) 7月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
2025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 本报讯 (记者 董洁) 7月8日,以“擦亮地标金字招牌 书写东西协作新卷——知汇三江源 品牌促发展”...
最新或2023(历届)青岛黄海... 青岛黄海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建于1996年。学校占地1440余亩,...
城西区规范干部因私出国(境)管... 7月2日,西宁市城西区对照出国(境)证件管理台账,对全区109名领导干部出国(境)证件进行全面梳理排...
水资源“国考”放榜 四川夺得“...   近日,水利部发布202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的公告。公告显示,四川省2024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