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2025WWS世界女子斯诺克锦标赛在东莞常平体育馆激战正酣,70余名世界顶尖球员的巅峰对决持续引发观赛热潮。其中,白雨露、刘子铃等多名来自东莞的球员集中亮相,更是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70余名世界顶尖球员在常平进行巅峰对决。
其实,在世界赛场上,东莞“斯诺克军团”早已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从丁俊晖到梁文博,从张安达到肖国栋、刘宏宇……这些在中国台球发展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从东莞走向世界,频频斩获世界冠军。
“上世纪90年代,全国职业球员中超过半数在东莞工作,其中排名前30的球员中七成在东莞工作。”日前,东莞台球协会会长黄铸锋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东莞事实上已经成为全国“斯诺克冠军”的集散地,正源源不断地产出“世界冠军”。
东莞台球协会会长黄铸锋在接受媒体专访。
从“边缘”跃升至“第一梯队”
“改革开放后东莞吸引了大量港资企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球也随之在东莞发展起来。”黄铸峰介绍,得益于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东莞成为国内最早流行斯诺克的地区。
1995年成立的东英桌球俱乐部(下称“东英”),是当时东莞规模最大、硬件设施最好的球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斯诺克爱好者前来练球。“当时来自香港和澳门的高手频繁出入东莞,很快就带出了第一批全国冠军。”黄铸锋说,当时全国排名前30的球员中有20人常驻东莞,包括1995年全国精英邀请赛的冠军李建兵、1998年全国斯诺克锦标赛冠军徐鑫健等,其中获得2000年全国冠军杯锦标赛冠军的蔡剑忠后来还成为了丁俊晖的教练。
据相关人士介绍,最辉煌的时候,国内超九成的职业斯诺克选手都是从东莞走出去的,在英国打球的13人中有9人出自东莞。
丁俊晖到东莞进行座谈交流。
“丁俊晖为什么来东莞?说到底就是因为东莞有一批国家级运动员。”黄铸锋直言,只有强强对决才能出成绩,这就是东莞被称为“中国斯诺克冠军的摇篮”的秘密。
当赵心童从英国谢菲尔德捧回中国首个斯诺克世锦赛冠军时,很多人不知道,这位改写中国斯诺克历史的“00后”名将,也曾在东莞进行封闭式训练。
2007年,赵心童父亲就带着他来到东莞东英俱乐部求学。
黄铸锋说,赵心童夺冠不仅是竞技层面的突破,更是中国斯诺克运动大众化、产业化的重要转折点。他认为,对比丁俊晖时代的“天才少年”叙事,赵心童的经历更能带动普通青年。
从丁俊晖到梁文博,从张安达到肖国栋,从白雨露再到赵心童……东莞“斯诺克天团”不仅多次问鼎世锦赛、大师赛等国际顶尖大赛,更推动中国斯诺克世界排名从“边缘”跃升至“第一梯队”。
白雨露在2025WWS世界女子斯诺克锦标赛上多次打出高分球。
斯诺克会像乒乓球一样发展壮大
东莞为何能成为“斯诺克冠军的摇篮”?
“在东莞,能够打出单杆过50分的人,每个镇都至少能找出10人。全国没有其他城市能够做到。”黄铸锋认为,东莞选手的“冠军基因”来源于城市的台球文化土壤、科学培养体系以及产业支撑。
国家级运动员刘宏宇(右二)率领的桥沥队成功夺得冠军。
东莞凭借制造业腾飞,数以万计的台球厅在工厂区周边兴起。工人们结束工作后,打一局斯诺克成为最流行的消遣方式。这种“草根基因”让台球运动在东莞扎根。“辉煌时期,仅长安就有190个台球俱乐部。”黄铸锋说。
在丁俊晖打破“亚洲限制”后,斯诺克真正走向大众,东莞随后涌现出越来越多职业斯诺克训练基地。常平甚至正在建设集斯诺克专业训练、顶级赛事举办、文化交流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全球最大斯诺克综合体。这些高水平的培训场地,正在“量产”斯诺克人才。
2025WWS世界女子斯诺克锦标赛引发观赛热潮。
“东莞32个镇街斯诺克人才辈出,几乎每个镇街都能找出能代表东莞实力的球员。”来自各镇街的“民间高手”让黄铸锋印象深刻。日前,在2025斯诺克长沙大师挑战赛暨民间球王争霸赛南方赛区分站赛决赛中夺冠的陈创新,正是常平本土选手。“从事餐饮行业的他,放下炒勺拿起球杆,照样能夺冠。”黄铸锋说,这样的例子在东莞非常普遍。
在黄铸锋看来,是东莞对人才的重视与包容,让各镇街沉淀下一大批斯诺克人才。“常平有的村甚至推出人才政策吸纳顶尖球员入户,这在其他地方非常罕见。”黄铸锋说。
随着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广东分院落户常平,东莞斯诺克加快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经过最近两三年的发展,常平的斯诺克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初步形成“培训+赛事+制造+文旅”产业链。
“斯诺克和乒乓球都发源于英国,我认为未来斯诺克在中国也能像乒乓球一样发展壮大。”对于实现这个“斯诺克梦”,黄铸锋很有信心。
南方+记者 韦基礼
【作者】 韦基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