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粮食”事关百姓生存,吃饭是第一要务,因而无论如何重视都不为过,经过各方努力,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实现了粮食产量“二十一连增”。
“丰收的架子搭起来了”?2025年粮食或实现二十二连增?为何遭到群嘲?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近日全国气温迅速升高,农历五月即将到来,夏收夏种马上开始,农村将会愈发繁忙起来,农民又会迎来丰收的喜悦,不过这种喜悦的心情各自不同罢了。
我们几千来的老百姓种地都是看天吃饭,祈求风调雨顺,盼望粮食丰收,尽管国家不断完善水利工程,革新技术,大多数情况还是要老天爷“赏饭吃”。2025年气象较之往年来看,前期多地干旱无雨,而且多在小麦灌浆期,因而影响了不少地区的小麦生长。
而导致的后果就是小麦提前枯黄,河南多地已经有不少村民提早收割,甚至于其中夹杂着许多青色的麦粒,因而部分地区的粮食减产已成定局。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大局,根据各地部门如洛阳市、驻马店市的农业部门表示,这些提早收割的都是极少数现象,提前收割是极特殊的情况,只有一些旱地早熟的小麦,以及严重受旱的小麦,因提前发育完成,收获时间稍早。
大体的意思是指这些都不影响今年的粮食再获丰收,而且早些时候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经过调研,2025年粮食种植“面积稳”,预计今年冬小麦面积3.4亿亩、基本保持稳定。冬油菜面积1.1亿亩,连续7年增加。“长势好”,安徽、河南今年的小麦有“四个最”,底墒最足、出苗最好、缺苗最少、植株最壮,一眼看去,整整齐齐、浓绿浓绿的,颜色特别正,丰收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了。
然而这“四个最”以及“丰收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了”却在网络以及民间又一次引起“群嘲”,在文章评论区、视频下方的评论区等等多是对于这位高官司长的问候,质疑其调研时走马观花,随便听听报告就再一次得出粮食又要大丰收的结论。
2025年的粮食产量根据这些论调或将再次增长,为何要遭到“群嘲”呢?或许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
一、少部分地区的农户粮食减产,根据官方说法,前期干旱天气确实导致了一些农户提前收麦。甚至网络视频中有两亩地小麦产量仅有几百斤的情况,但是大部分粮食还没有收割,因而不影响整体产量。
但是这极个别的现象被传播成了广泛现象,导致老百姓不再信任官方数据,毕竟近年来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干旱洪涝,都不影响粮食的连年增长,二十多年每年都在增产,在土地规模没有增加多少,农业技术没有多少变革的的情况下确实经不起推敲。
二、即便真的增产,但是加量也是不加价,无论是小麦、玉米还是水稻其他农作物价格连年低迷。人们通常拿一瓶矿泉水对比当下粮价,一斤天然的水进入瓶子之后远远高于一斤粮食的价格。同时随着农民对于土地的投入,一亩地小麦的收入不及务工一天的工钱,甚至于因为干旱、洪涝原因导致种地赔钱。
而在这些情况之下专家教授们每年都在说粮食增产,粮食安全有保障,怎么会不遭到网民以及真正农民的“群嘲”?
当下农村,种地尤其是种粮食几乎变成的超低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样子,还有人大唱赞歌,说一些粮食连年增长,安全有保障的话,确实也该遭到嘲讽。因为无论粮食是不是增产,安全有没有保障,也不是这些专家教授的功劳,这是亿万农民勤劳的双手托举起来的,甚至于说是一种“悲凉”!
上一篇:原创 1955年授衔,军衔命令状001号,为何给了排名第五的贺龙?
下一篇:黄仁勋: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从拜登时代的95%下降到目前50%!如果美国不解除禁令,中国企业将会买更多的华为AI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