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刘邦的老乡。在萧何去世后,他继任为相国,因而被称为“曹相国”。他能够登上这个重要的职位,不仅得益于萧何等人的推荐,更有刘邦的认可与支持。但是,历史上普遍认为,曹参是一个颇为轻松的丞相。众所周知,丞相这一职务通常意味着位高权重,事务繁忙,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那么,为什么曹参的处境显得如此轻松呢?这主要是因为曹参在治理国家时遵循了萧何所制定的旧有制度,完全依赖于已有的法律法规,因此他大可不必另起炉灶,维持现状对他来说已是足够。
在西汉建立之初,当评定功绩与分赏之时,曹参的名列第二,彰显了他的卓越才能,然而,相国的位子还是被萧何所占据。客观来看,萧何的表现的确相当出色。后来,曹参被任命为齐国的丞相,辅佐齐王刘肥。在治理齐国时,曹参采取了黄老学说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经过九年的努力,齐国政局稳定,民众对他的治理大加赞誉,将他视为明智之相。
萧何临终之际,曾向朝廷极力推荐曹参。在他去世后,曹参果然被任命为第二位丞相。尽管他仅仅做了三年的丞相便过世,但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他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轻松的丞相之一。上任后,曹参几乎置身于政务之外,日常饮酒作乐,可以说是十分清闲。有很多人对他的这些作为颇有微词,甚至一些大臣向他提出了各种建议和对策。此时,汉惠帝刘盈虽年少,权威尚未完全树立,但他却有些恼怒,责备曹参不应如此懈怠。面对皇帝的责难,曹参礼貌地脱掉帽子以示歉意,问道:“陛下认为您与高皇帝相比,哪一位更聪明英武?”对此,汉惠帝立刻回应:“我怎敢和先帝相比!”随后,曹参又进一步询问:“陛下觉得我的才能跟萧何比,哪个更强?”汉惠帝对此坦诚道:“您似乎不及萧何。”
曹参说这番话时,汉惠帝顿时明白,萧何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已然完善且清晰,因此无论谁来接任这份工作,只需认真实施即可,无需进行改动。汉惠帝与曹参之间的这段对话,后来便成为了著名成语“萧规曹随”的由来,生动地体现了制度传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