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娱乐产业总存在于华人社会中,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奇闻轶事。对于从事特种行业的青楼女子来说,怀孕总是一项麻烦事,还会导致好一阵子没有收入,因此都会极力地避免此事发生。然而,在还没有现代化医疗观念的时代,青楼女子又该怎么做呢?
▲古代的青楼,有许多奇闻。
第一项类似当今保险套的概念。
她们将动物的“肠衣”反复清洗干净,再用牛奶浸泡去除异味,这样的做法和现代的避孕套相似。
然而,毕竟是动物的内脏制成,与当今的保险套材质完全不同,不敢怎么洗都会遗留腥臭味,让人作呕,且制作过程繁琐,所以这种避孕方式并不受欢迎。
第二项,也就是较为主流的“吃药”。
在没有避孕药的时代,主要是用藏红花、麝香、水银等药物组成,这三种都被认为是避孕效果很好的药物,少量服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减低风险,但大量服用却可搞坏身子,导致终身不孕。由于成本较低又没有腥臭味,青楼女子大都是选择这种方法,避免怀孕的问题。
如果青楼姑娘在避孕之后还是怀孕,那么不管是青楼的“管家人”,亦或者是“恩客”,甚至是自己都会选择喝堕胎药,这无疑是件很残忍的事情。所以为了避免出现避孕失败的情况,他们会选择让青楼姑娘大量使用避孕药物,这样就可以使其终身不孕。
青楼
,最早是指“帝王的宫殿”或“门阀豪贵的楼阁”,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南齐书·卷七·东昏侯本纪》记载:
“世祖兴光楼,上施青漆,世谓之青楼。”
清代江南才子袁枚《随园诗话》中说:
“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并指出:“今以妓院为青楼,实是误矣。”
可见“青楼”原先乃是帝王之居,魏晋六朝诗中,也把帝王的青楼,指美女居住的地方,比如三国曹植《美女篇》: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最早称娱乐场所为青楼,则出自南梁刘邈的《万山采桑人》一诗,内有“娼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此句中的“青楼”就因袭前人而误传。此后的诗人墨客们便以讹传讹,青楼便成为娱乐场所的代称了,比如唐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比如要在梨园中求知己,便是爱女色的要于青楼中求一个情种,岂不大错?”
在古代社会,许多适龄女子都被卖到了富贵人家去当丫鬟做事,因此在那个年代,许多男子找不到老婆、无法成家即可归因于适婚男女比例的失衡。
在这些女子之中,甚至有高达七十多岁者始终单身。为了解决男性找不到老婆的问题,一些适龄女子开始被安排到特定的地方做事,渐渐地,就演变成我们所知悉的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