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庙是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但东汉的皇帝们却犯了一个大错误,竟然拜错了祖先。他们没有祭祀自己的祖宗,却给其他人的祖宗行礼,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即使像朱元璋那样出身贫寒,依然能够找到自己的祖先,刘家作为皇室后裔,难道连自己的祖宗是谁都搞不清楚吗?当然不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的家谱相当清晰,汉景帝是他的六世祖,往下依次是:五世祖长沙王刘发、高祖舂陵侯刘买、曾祖郁林太守刘外、祖父巨鹿都尉刘回、父亲济阳县令刘钦。虽然刘家有点没落,但毕竟是官宦世家,祖上也曾有过显赫人物。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刘秀的子孙们祭错祖先呢? 事情的根源要从刘秀做出的一项决定说起。东汉建立后不久,刘秀突然宣布自己换爹了。从那时起,他与亲生父亲刘钦断绝了父子关系,并认了一个新父亲——汉元帝刘奭。 当了皇帝后就不认亲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他和父亲有深仇大恨?或者是刘秀想借汉元帝的名声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其实,刘秀并没有与父亲断绝关系的心情,他一直很怀念已故的父亲。刘秀在父亲去世时才8岁,心中充满的是无尽的思念,并没有什么仇恨。而且,作为皇帝,他怎么可能为了权势去背弃自己的亲生父亲呢?刘秀当时已经是皇帝了,怎么可能还需要依靠前朝的皇帝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让我们再理顺一下刘秀与汉元帝的关系:汉元帝是汉景帝的第十子,而刘秀则是汉景帝的六世孙。也就是说,他们虽然有相同的祖先,但早在四五代前就已经分支开了。按照古代的传统,他们之间早已没有了亲戚关系,除了一个同宗标签,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联系。 事实上,刘秀与汉元帝并无交情。汉元帝去世时,刘秀还没出生,等到刘秀登基时,汉元帝也已去世了二十七年。所以,刘秀根本不可能为了借光汉元帝而决定称其为父亲。 但是历史往往充满了巧合,刘秀还是巧妙地借上了汉元帝的光。在宣布自己过继给汉元帝的同时,刘秀还声称自己是汉元帝的太子,以此证明自己是合法继承汉朝皇位的继承人。 刘秀这么做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帝位是合法的。古人相信天命,认为一个王朝的建立必须符合天命,而皇帝则必须是合法继承的。于是,刘秀便采取了捷径——通过认父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表示自己是恢复汉朝,而不是新建一个王朝。他这样一来,不仅为自己的政权找到了合法性,还为自己赢得了太子的身份。通过这个身份,刘秀成功地让自己的帝位显得有理有据。 然而,刘秀虽然利用了这个捷径,但也因此付出了代价。为了不被质疑,他不得不放弃认亲生父亲,甚至连祖宗的祭祀也不能再乱来。刘秀非常清楚,自己做了这个决定后,必须面对一些后果。比如,他必须放弃之前祭祀父亲和祖宗的权利。早在建武二年,刘秀就下令将西汉历代皇帝的神位迁到洛阳,以此证明他继承了汉朝的合法性。随后,他在洛阳修建了高祖庙,并开始以汉朝皇帝的身份祭拜西汉的历代帝王。 然而,刘秀心中依然有些不甘心,于是他还偷偷修建了一个亲庙,专门用于祭祀自己父亲以上四代的祖先。洛阳因此有了两个祭祀场所,一个是祭祀刘邦的宗庙,另一个则是祭祀自己祖先的亲庙。两个庙并列,看似完美,然而这却引来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大臣们认为,刘秀作为汉朝的继承人,不能仅仅顾及自己的私情,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法统。这场争论持续了几年,虽然刘秀尝试坚持自己的做法,但最终只能妥协,决定将亲庙迁往自己的家乡,并由庶系子孙祭拜。 刘秀去世后,汉明帝继位,为了提升父亲的地位,他在洛阳为刘秀修建了世祖庙,并将西汉帝王的神位迁回长安。从此,东汉帝国有了两座重要的庙宇——长安的高祖庙和洛阳的世祖庙。高祖庙祭祀西汉历代帝王,而世祖庙则专门祭祀东汉历代帝王。 汉明帝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为了提升父亲的地位,抬高刘秀的荣誉。刘秀通过换爹获得了一个名义上的太子身份,但却因此失去了亲生父亲的祭祀。这一投机取巧的做法,尽管为刘秀带来了短期的好处,却也埋下了长远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