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0年9月26日,明光宗朱常洛在服用“红丸”之后突然暴毙,这一事件被称为“红丸案”。
朱常洛活了38岁,担任皇帝的时间只有短短30天,因此他也被后世称为“一月皇帝”。他的死成为了明朝历史中的一大悬案。从朱常洛的悲惨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士大夫集团、阉党和后宫之间激烈的权力斗争,而他不过是这场权力博弈中的一个可怜的牺牲品。
朱常洛的出生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由于他的生母身份低微,曾经只是李太后身边的一个侍女,这使得他从一开始就被自己的父亲——万历皇帝视为耻辱。当时,万历皇帝的心中只有郑贵妃,一心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万历皇帝甚至亲手写下了要立朱常洵为太子的《赐誓书》。
然而,由于皇后、太后以及朝廷中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万历最终不得不放弃立朱常洵为太子,而将皇位传给了朱常洛。那么,为什么他们反对立朱常洵呢?
首先,皇后和太后反对的原因是为了打压郑贵妃。王皇后是锦衣卫指挥使王伟的女儿,当年万历皇帝年仅16岁时,李太后为其安排了王皇后,而万历对王皇后并无深厚感情,反而宠爱郑贵妃。这样一来,王皇后和李太后组成了反对郑贵妃的联盟,坚决反对立朱常洵为太子。
其次,朝廷的大臣们反对立朱常洵是因为这样做违反了“立嫡立长”的传统。明朝的内阁权力很大,尤其是在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内阁的权力足以制衡皇权。因此,当万历皇帝提出要立朱常洵为太子时,朝中的大臣们坚决反对,认为应该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不是外室所生的朱常洵。
万历为了推动立朱常洵的计划,曾采取了一些手段。他下诏将朱常洛、朱常洵和朱常浩三位皇子一同封王,打算通过这种方式降低皇长子的地位,为未来立朱常洵为太子创造条件。然而,这一策略被朝臣们看穿,大家联合起来反对,甚至连奉旨执行的大学士王锡爵也因压力辞职。最终,万历皇帝不得不收回这一命令。
这场关于皇位继承的斗争持续了15年,最终连万历皇帝为朱常洵写的《赐誓书》也被虫蛀得无法辨认,万历自认为这是天意,于是下诏立朱常洛为太子,并封朱常洵为福王。这场斗争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动荡,最终逼退了4位内阁首辅,10余名部级官员,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官员超过300人,历史上称之为“国本之争”。
朱常洛顺利当上太子,但他在位后的悲剧仍然无法避免。这背后,郑贵妃的阴谋一直没有停止。郑贵妃联合太监势力,暗中策划要除掉太子朱常洛,制造了明朝历史上的两大悬案。
第一件事是“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一名叫张差的男子闯入太子朱常洛的宫殿,手持木棍行凶,击伤了多名守卫,最后被捕。经过审问,张差供认,他是受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庞保和刘成指使。由于牵涉到郑贵妃,万历皇帝不愿深入追查,最终秘密下令将庞保和刘成处死,而此案也成为了历史上的未解之谜。
第二件事就是“红丸案”。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皇帝去世,朱常洛继位为帝。郑贵妃心中怀恨,便送给朱常洛八位美女,没想到在登基后的第十天,朱常洛便突然生病,病情迅速恶化。太医束手无策,朱常洛病急乱投医,最终找到了郑贵妃的亲信内侍崔文升,服用了崔文升提供的药物,却开始剧烈腹泻。随后,听说鸿胪寺丞李可灼有仙丹能治百病,朱常洛服用了一颗“红丸”。初服时,他感觉有些好转,但几天后再服下第二颗后,突然猝然驾崩。
朱常洛只做了30天的皇帝便去世,他的死因成了历史的谜团。从他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朝的政治斗争如何将一个年轻的皇帝牺牲掉。虽然他在位期间,曾试图废除矿税、加强边防、补充官员空缺,想有所作为,但由于其出身并不显赫,且当时皇权衰弱,他注定成为了党争的牺牲品。
朱常洛能成为皇帝,是士大夫集团用来对抗后宫和宦官势力的结果,而他的死,也正是后宫与宦官集团与士大夫集团争夺权力的产物。这也验证了“臣强则主弱”的历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