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津村在华发展?收购并非主要叙事
创始人
2025-11-20 19:23:00

在中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外资企业的参与始终是行业关注焦点之一。日本汉方药企业津村自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发展路径并非传统外资常见的大规模收购以快速扩张,而是以产业链多方协同为重点,通过长期的源头建设、标准推广、体系搭建和科研协作,逐步融入本土产业,为外资参与中医药提供了一种可参考方向。

在中药材种植环节,津村与产区地方政府、合作社及农户深度合作,共建标准化药材基地。针对大黄、人参、苍术等道地药材,即产自特定地域、经中医药临床长期应用筛选、知名度较高的药材,津村推广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指南自主建立的GACP标准(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指南),推动传统种植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农户获得持续的技术指导与稳定收益,产地培育起现代种植能力,中药材品质与产量双升,津村也获得高质量且稳定的原料供应,实现农户增收、产业提质、企业获益多方共赢。

针对中医药领域长期存在的好药难溯源难题,津村引入汉方药质控经验,启动生药可追溯体系。结合中药材特性,与本土合作方共同搭建适配产地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药材从土壤检测、种植密度控制,到采收时机、加工工艺等每个环节。以人参为例,津村保留其传统道地属性,融入土壤改良、科学施肥、绿色病虫害防治、采收优化等规范,既实现人参无公害种植,又提升药材与药品的安全性和疗效一致性。

科研方面,津村与中国科研机构、高校及产业链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研究甘草、苍术等中药材人工栽培与野生资源保护技术难点;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中的“黄芪等三品种规模化无公害种植项目”,攻克高品质道地药材种植生产的关键技术;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高酸甘草种植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后,无偿提供给国内相关企业使用。

整体来看,津村的实践表明,外资企业在中医药产业中可以通过合作、共建与长期投入实现稳健发展,而不仅仅依赖收购等快速进入方式。未来,随着更多类似企业的加入,中医药有望借助内外多元力量,进一步构建更协同的高质量发展生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农民工工... 要用三年时间提高低工资收入人群的收入,使其达到平均水平。 工资制度改革,并不是简单增加工资,而是重在...
最新或2023(历届)农民工工... 要用三年时间提高低工资收入人群的收入,使其达到平均水平。 工资制度改革,并不是简单增加工资,而是重在...
最新或2023(历届)南京工资... 要用三年时间提高低工资收入人群的收入,使其达到平均水平。 工资制度改革,并不是简单增加工资,而是重在...
最新或2023(历届)甘肃退休... 要用三年时间提高低工资收入人群的收入,使其达到平均水平。 工资制度改革,并不是简单增加工资,而是重在...
最新或2023(历届)河南省退... 要用三年时间提高低工资收入人群的收入,使其达到平均水平。 工资制度改革,并不是简单增加工资,而是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