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个双十一过去,大盘消费整体表现平平,哪怕是把双十一拉长到一整个月,但我们依然能看到10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增长了2.9%,甚至创下了全年最低水平。
特别是很多传统领域消费都出现了下滑,包括像茅台这样的稳定品,零售价也跌破了1499元,所以,很多人都在有意识地节省自身的开支。
但相比之下,我们关注到这个双十一期间,宠物品类GMV增速达到34.1%,远超其他品类,整个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也突破3000亿,产业规模达到了8000亿。
那么,为什么在整体消费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宠物行业却表现出了强大的消费韧性呢?
从宠物行业的高增长中,我们能看到哪些市场、产业和消费人群的变化呢?
我们做了深入分析,在今天的单仁行跟大家分享参考。
02
宠物消费的高增长来源于两个直观的要素。
第一是养宠家庭数量的持续增加,也就是宠物的渗透率在增长。
在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主要是猫狗的总量达到了1.24亿只,养宠家庭超过1.1亿户。
尽管看上去这个数字很庞大,但从渗透率角度来说,中国宠物市场仍然处于早期,2023年中国宠物家庭的渗透率只有22%,而美国高达70%,澳大利亚57%,加拿大52%,英国40%,即使是文化背景和居住形态相对接近的日本,渗透率也达到了28%。
也就是说中国有接近80%的家庭(约3.5亿户)是潜在的“首次养宠”用户,如果把日本作为对标,也意味着未来至少有数千万的新增养宠家庭,广阔的增量市场是宠物消费高增长的基础。
第二、宠物消费的升级。
在2024年,单犬年均消费超过3000元,单猫年均消费超过2000元,客单价提升的背后,是消费心理的变化。
在过去传统的养宠模式下,宠物支出一般被归类于兴趣爱好,在经济学上这种支出就属于典型的“可支配支出”,比如说当你遇到预算紧缩的时候,那么,它们就是首先被削减的对象。
但是,我们会发现今天很多养宠物的主人,在认知中把宠物作为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家人,对它们的支出被自动划归到“家庭育儿”,也就是“非可任意支配支出”,而且,在消费决策中享有最高优先级。
比如说当主人面临经济压力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优先削减自身的非必需消费,比如说餐饮、旅游、服饰或者是娱乐的开支,来确保宠物的生活标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变化呢?
答案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
今天超过一半的养宠人群都是90后,他们面临着晚婚晚育、丁克、单身独居以及高度互联网化所带来“现实情感连接缺口”,他们对情感陪伴有着比以往更高的需求。
而且,今天养猫的人越来越多,原因就在于猫更适应较小的居住空间、高节奏的上班族生活。
所以,宠物所扮演的角色超越了动物本身,成为了一个提供情绪价值的高质量陪伴者,对这些主人来说,宠物提供的情感支持是无条件、稳定和即时的。
所以,今天宠物经济的本质,就是在“情感陪伴”这个核心赛道上,高增长也源于它给新一代消费群体提供了稳定的情感连接。
03
当然,虽然自身有着高增长的市场潜力,但根据我们的观察,这种增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宠物行业也在从产品端进行着重塑,品类的升级和场景的扩展正在影响着企业本身的增长。
1、从吃饱到吃好的品类延伸。
作为高频刚需的宠物食品,消费者从依赖天然粮、无谷粮这种模糊营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营养配方的主动研究者,他们会仔细研读配料表,甚至研究微量元素的功效。
所以,对品牌来说,所谓“健康、新鲜”的食材已经成为了产品的基础要求,品牌知名度的建立和用户心智的进入,在于向消费者清晰地展示产品原料的可视化,配方的科学性,并且通过喂养效果的数据来证实产品的功效。
没办法借助于视频展示提供真实价值的品牌,就很难获得用户的信任。
同时,宠物食品和保健品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用户不再满足于食品提供的基础营养,转而寻求保健品提供的额外功效,像根据宠物品种、年龄、健康状况的定制化保健品成为新的增长点。
所以,我们发现那些高增长的企业,都在产品组合中布局保健品矩阵,把成熟的保健成分添加到主粮中,开发功能性主粮形成自己的差异化。
2、智能化的品类升级和场景扩展。
今天智能化技术的成熟,也在给宠物的应用场景带来了升级。
像智能喂食器、智能厕所、自动逗宠器这些产品,一边解决了无人喂养和解放双手的刚需痛点。
另一边借助于摄像头和传感器,让主人即使不在家,也可以随时查看宠物的情况。
同时,这些智能硬件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硬件销售本身,这只是一个入口而已,而是在于通过数据的积累形成生态闭环。
就像小佩的智能喂食器+健康监测系统的组合,带来了高达62%的用户复购率和产品延伸,它的核心就是把智能喂食器作为高频刚需入口,持续收集宠物进食的数据,通过AI算法分析数据,提前预警潜在的健康问题,紧接着提供解决方案,推荐各类保健品或者其他主粮,从而实现产品的延伸和复购。
所以,未来宠物行业持续增长的根本,就在于谁掌握了宠物的健康数据,谁就能锁定宠物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比如说口粮、零食、医疗、保健和配件更换。
同时,我们也在设想,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成熟,一定会在宠物基本的生存需求被满足后,增加精神层面的增值服务。
像宠物美容、设计、摄影、娱乐,甚至是殡葬服务都会出现,所以,未来另一大增长点就在于企业把单纯的“销售产品或者是产品组合”转向“提供整体综合的解决方案”。
即便是自己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也可以整合第三方的资源,打造一个一站式的“宠物生活中心”,特别是对于宠物来说,它的粘性会高于其他行业。
3、渠道和营销的变换。
推动宠物市场增长的一个关键变量,就是以短视频直播为代表的内容电商和兴趣电商。
像传统电商,比如淘宝天猫是“人找货”的模式,消费者带着明确需求进行搜索完成购买,而短视频直播这种兴趣电商是“货找人”的模式 ,通过算法推荐内容来激发潜在需求。
而在品类升级、场景延伸的趋势下,消费者从养活宠物变成了养好宠物,他们的购买决策就高度依赖测评、教程、科普、原料展示这些真实、具体、可视化的内容场景。
所以,短视频直播平台就完美地承接了“内容种草”到“即时拔草”的闭环,在消费决策链上的权重变得越来越高。
像今天高增长的宠物品牌,都在借助于短视频直播的深度展示,从宣传“我的产品很好”转向“我懂你的焦虑”,从而绕开了传统大牌的优势区,跟用户建立信任。
特别是国产品牌凭借对算法逻辑的理解和全域矩阵的布局,抓住了短视频直播的红利,几乎霸占了宠物赛道的榜单头部,实现了对国际品牌的“弯道超车”。
所以,未来的增量空间,产品组合包括品牌的塑造,核心主战场一定是在短视频直播的兴趣内容电商。
当然,虽然今天我们讲的是宠物行业,但实际上,它背后所代表的消费人群的更替、品类的升级、场景的延伸以及技术、渠道和营销的变化都是共通的,找到其中的逻辑才是企业实现增长的根本所在。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