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的思维方式,真的很有趣。
几天前,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谈到安世半导体事件,他言辞强硬表示,尽管事后看,他依然会作出同样的决定。
他首先“感谢”中国方面,表示:“短期内问题得到了解决,感谢中国当局采取的豁免措施,使得芯片供应恢复。”
接着,他又说:“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身处当时的位置,我仍然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我真不敢相信,捅出这么大的篓子,差点弄乱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他居然还敢摆出“我没错,下次还敢”的架势。
看得出来,这位大臣的思维方式,和日本首相有得一拼——是不是同样被“驴踢”过呢?
先理清时间线。
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发布行政命令;10月8日,当地企业法庭迅速裁定,前后不到十天,荷兰政府就把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合法绑架”了——直接托管了安世完全控股的私营企业99%的股份。
这一操作简直是迅速到让人怀疑是不是预先排练过。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荷兰政府给出的理由。卡雷曼斯大臣在采访中透露,仅仅是“某些人去大臣办公室谈话”,就触发了冷战时期制定、从未启用的《货物可用性法案》。
简单来说,就是一些身份不明的人私下开了会,荷兰政府就急不可待地拿起40年前的老法宝,打击了一家正常运营的中资企业。
这不禁让人想问,法治国家去哪儿了?契约精神又去哪儿了?
这让我想起街头小混混的伎俩:找个借口把你家店砸了,然后站在旁边对围观的人说:“这是为了街区安全着想!”
接下来,我们得搞清楚,荷兰政府插手之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情况如何?
四个字:稳定运行。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芯片供应商,生产线一直在正常运作,订单没有中断,全球各大车企的零部件供应都没有问题。
但荷兰政府这一系列操作,直接引发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危机。
他们口口声声说是“维护安全”,实际上做了三件愚蠢的事情:
第一,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今天可以无缘无故托管中资企业,明天就可以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任何外资企业。荷兰自诩的良好营商环境,自己给毁了。
第二,把企业冲突升级为系统性风险。现在,安世(荷兰)不再向中国企业提供晶圆,还发律师函阻止中国代工厂对外供货。大众、宝马等车企的高管估计在办公室里早已急得跳脚了。
第三,也是最讽刺的——他们明明说要维护“供应链安全”,结果自己却成了最大的不安全因素。
最可笑的是,中方同意荷兰派人来磋商,荷兰居然还以为这是中国示弱的表现。
醒醒吧,这其实是给你们的最后台阶。
要我说,中国手中的牌,随便打几张就足以让他们受不住。
第一张牌:国产替代加速。
安世一断供,国内车企立即转向华润微、士兰微、比亚迪半导体等国内企业。根据业内消息,28纳米以上车规级功率器件的国产产能已经从75%跃升至90%以上,而且交货周期比安世更短。
第二张牌:原材料反制。
别忘了,芯片制造需要的关键原材料——比如高纯度化学品和特种气体,中国是全球主要供应国。如果荷兰卡我们的成品,我们完全可以卡他们的原料。
第三张牌:市场准入。
荷兰不仅依赖中国市场的芯片,还有农业、高端设备、光刻机零部件等。要真把这场“游戏”玩大,谁亏损更大,答案不言而喻。
现在,中国方面已经明确表示,愿意磋商,但要有建设性的方案,不是做做样子、重谈旧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别只说空话,拿出实际行动。
如果荷兰继续执迷不悟,我觉得接下来很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首先,中方会开始对荷兰在其他领域的投资进行“严格审查”。
其次,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荷兰企业,会发现通关时间延长,检验标准提高。
最后,全球媒体将会发布更多关于荷兰投资环境风险的分析报告。
到时候,卡雷曼斯大臣今天的“绝不后悔”,不知是否会变成明天的“悔不当初”?
荷兰曾经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凭借务实精神在欧洲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现在某些政客的行为让人怀疑他们是否还活在过去的殖民梦中。
别忘了,现在中国工厂掌控着全球芯片的封装测试能力,中国市场也消化着全球大部分的电子产品,中国企业支撑着半导体产业链的半壁江山。
你们强行托管中资企业股份时,怎么不想想后果?
你们袖手旁观安世拒绝供货时,怎么不考虑全球供应链的风险?
现在,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究竟是在给谁看呢?
最后送给他们一句中国古话:勿谓言之不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