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彩练帮你办”热线收到长春市民韩女士的求助。她反映:在今年供暖之前,她为母亲居住的房子正常缴了热费,但供暖还没开始,母亲去世了,房子无人居住。于是,她与供热企业沟通,希望将母亲的房屋办理停热,并按规定只缴纳20%的基础热费,却遭遇供热企业的推诿。记者与供热企业电话沟通后,供热企业回复记者及韩女士将为其办理退费。从“此路不通”到“一路绿灯”,转变仅因记者的一通电话。
为何“记者一电”的效力,远胜于老百姓的奔走?这表明有的供热企业对待诉求者要看“身份标签”。当面对一个普通用户时,流程可以“复杂”;当面对可能引发舆情的媒体时,问题就能“一事一议”。这种“看人下菜碟”的处理方式,揭示了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在思维上仍存在“怕曝光”甚于“怕违规”的倾向。
同时,此事也暴露出公共服务领域惯用的对待群众诉求的“拖延法”。供热企业并非没有执行政策的能力,而是在缺乏外部压力时,选择了对自身最“省事”的做法——“拖”,将用户的合理诉求化解于无形。这种“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处理群众诉求逻辑,与现代公共服务所追求的标准化、透明化和法治化精神背道而驰。
“记者一电”式解决的这件群众诉求,不应止于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它应该成为一个警示,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反思:如何将“媒体监督”下的高效转化为“制度保障”下的常态?关键在于,必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清晰的规章和明确的问责取代随意的裁量权。对于“用户去世如何退费”这类虽特殊但必然会发生的情况,应出台明确、统一的执行细则,让一线员工有章可循,让每一位用户,无论其身份如何,都能在规则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媒体的监督力量是宝贵的,但它不应成为解决日常民生纠纷的“常规武器”。我们乐见每一位“韩女士”在媒体帮助下如愿以偿,但我们更期待,任何一位群众在拨打客服电话时,都能获得与“记者致电”同等的效率与尊重。这,才是公共服务本应的温度,也是城市文明真正的进步。
来源:彩练新闻
作者:吴耀智
责编:金馨鑫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