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预警机垂垂老矣!空警-2000技术领先一代,美军换装为何陷入“拖字诀”?
在2023年的4月的到来背景下,一架曾经的先进的E-3“望楼”预警机就这样缓缓的滑入了“飞机坟场”,它的“生涯”就这样在沙漠的广漠中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可谓“一老将的衰落”,其战备率竟跌到只有10%了,甚至太平洋前线的4架E-3集体也都趴窝了。
讽刺的是,美军口中“落后于时代”的E-3,恰恰映照出中国空警-2000的超越之路。美国智库早就坦承:中国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比机械扫描的E-3领先整整一代。
通过对“大圆盘”的高速旋转的巧妙的“抹煞”将技术的代差巧夺天下的藏了起来。其E-3的雷达罩每分钟就能转6圈,扫一圈可耗1分钟左右的时间,其三面固定阵列的电子扫描仅10秒就能完成对360度的全覆盖,实现了空中及周边的全方位感知。
与之相比,E-3的在追踪高速的目标时都要经历一段60秒的“盲窗”,而空警-2000却能实时地将高速的目标锁定在自己的视线中。
更关键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每个单元都能独立发射电磁波,即便部分模块损坏也不影响整体工作,而一旦E-3的那套复杂的机械扫描的雷达系统就出现了故障,整个指挥系统的战斗力就立刻大大地降低了.。
平台老化让E-3沦为“零件拆解库”,E-3采用的波音707客机早在1978年停产,美军维修人员不得不从退役机身上拆零件维持飞行。
2022年,美军E-3机队完好率跌破10%,冲绳基地的预警机常因故障无法升空,空警-2000虽然受限于伊尔-76平台数量,但中国凭借运-20量产能力,未来换装新型平台毫无压力。
美军换装拖延背后是军种博弈与战略迷茫。基于原计划的26架E-7“楔尾”预警机的采购计划因2025年的“楔尾”预警机采购风波而一一被搁置,近来又有传出将E-2D或卫星的预警机取代楔尾的消息。
然而,E-2D的舰载机却因其所带的雷达的体积所致的航程短、噪音大,其留空的时间仅4小时也根本无法满足大陆战场的需求,但由于卫星的侦察存在着较大的延时问题,一般也难以像预警机那样实时地指挥空战。
预警机强弱直接决定空战胜负天平,海湾战争中,11架E-3指挥9万架次战机创下传奇,但现代战场面对歼-20这类隐身战机,E-3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缩水至几十公里。
美军太平洋司令威尔斯巴赫承认:E-3在亚太高端对抗中“几乎无用”,而空警-2000能在470公里外锁定低空目标,高空探测距离更达1200公里,堪称“千里眼”。
美军陷入“淘汰即断层,不淘汰更亏”的两难。国会坚持保留E-3直至2027年E-7服役,但现实是老旧平台每年吞掉数亿维护费,与其说美国舍不得换预警机,不如说现代战争规则正被改写——当中国用空警-500、空警-2000构建多层预警网时,美军还在为半个世纪前的设计买单。
从E-3的老炮到空警-2000的新秀,其两者的命运不仅仅体现了中美两国的军事装备的不同,更是中美两国军工的发展逻辑的迥异:一方还在对老的预警机的旧的系统的不断的升级,缝缝补补,而另一方却在技术的突破的基础上,以更加的果断的姿态,以更加的先进的装备,以更加的强大的实力,大大地领跑了世界的先机。
然而,这场空中“大脑”的高超的竞争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了雷达的性能本身,而是深深地融入了国家的工业体系的前瞻的布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