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战场上的“坦克部队”是什么吗?不是弓箭手,也不是步兵,而是一队披着铁皮连着绳子的“铁浮屠”!金兀术曾一口气养了五千,还想弄成十万。
结果呢?冲锋几步就撞墙,活脱脱一出史诗级“堵车现场”!
十万铁浮屠,听着是不是很唬人?可真让你养,保准你先破产。
金朝末年,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这位大金国的实权人物,为了南征宋朝,可谓是下了血本。1140年,兀术亲自率军十万,浩浩荡荡南下,号称要一鼓作气拿下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他带的,不光有轻骑兵“拐子马”这种两翼奔袭的快速部队,还带了他最宝贝的家底:五千铁浮屠。
这五千不是普通兵,那是一马一甲,人甲马甲双层铁甲,披挂起来乌漆嘛黑,一队冲出来跟铁山似的。那装备得多少钱?资料记载,铁浮屠士兵上穿重铠,两层铁兜鍪,外缀长檐,里衬毡枕。战马也不例外,胸甲、马脸罩一个不落。
每匹马都等同于一个活体装甲车,兵士之间再用皮绳拴成三人一组,组成所谓“连环马”,冲起来根本停不住。这种兵种,压根不是用来机动作战的,是纯为了在中路顶着箭雨往前冲,打破敌阵那一瞬的爆发力。
问题也就来了。第一,装备重、维护贵。光铁甲这一项,重甲要铁,铁要冶炼,冶炼要木炭,要人工,要马料粮草。
打个比方,一匹重甲马每日草料需双倍供应,十万匹马,你得准备几百万斤草料。南征途中天气热,马出汗多,甲胄容易生锈,得专人擦拭。这不是骑兵,是流动钢铁厂!
第三,战术局限明显。铁浮屠适合在平原大规模对冲,对山地、水网、树林环境基本是个摆设。
南宋境内地形复杂,尤其江南多湖泊河流,重骑兵行军本就不便,加上宋军擅长设伏,专挑泥泞小道,铁浮屠一旦陷进沟里,动都动不了。结果就是,一场顺昌之战,把铁浮屠冲得人仰马翻。
所以说,十万重骑兵,说起来威风,真要养,你得有国库级的家底,还得有能支撑长期训练的稳定环境。金兀术就试了一次,结果南征败北,不得不班师回朝,连“十万铁浮屠”这个美梦都没机会做下去。
1140年7月,淮河边上,一场堪称“古代重骑兵噩梦”的战役打响了。
地点是在顺昌,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阳一带。金兀术十万大军南下,试图一鼓作气拿下南宋核心地带,顺昌就是第一道门槛。
他自信满满,压阵的亲军“铁浮屠”已经整装待发,光甲胄就能晃得太阳反光,兵士披甲、马披甲,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整队推进,宛如铁墙横扫而来。
对面是南宋守将刘锜,手下只有两万人,兵力不足金军五分之一。可刘锜不慌,他早就探明了金军动向,选择死守顺昌。他把精锐步兵全部埋伏在坚固的工事之后,并命令军中背嵬军专盯铁浮屠,不许近身。
7月某日清晨,战鼓一响,金军先头部队拐子马迅速压上,试图扰乱宋军阵型,为铁浮屠开路。可刘锜的背嵬军不吃这套,步步为营,拒不出阵,反手射箭还击,死守阵脚。
午时过后,兀术坐不住了,亲自披白袍,率铁浮屠压阵中路,一声令下,五千铁甲骑兵如洪水决堤一般扑向宋军阵地。
按理说,这一波冲锋,宋军步兵早该崩溃。可宋军用了什么战术?工事之后设有三重拒马,每步推进都得拔掉一根拒马桩,强行推进如拔牙。背嵬军持矛盾排成“人墙”,坚守不动。铁浮屠冲一波就得退下整队,再冲再退,士气早被磨光。
更关键的是,刘锜早料到铁浮屠怕什么:怕陷马、怕火攻、怕粘地。当铁浮屠第三次冲阵时,宋军提前埋设的铁蒺藜、碎瓦片全部派上用场,马失前蹄、人仰马翻,再加上火箭齐射,铁甲瞬间成了烤箱,兵士中暑、战马受惊、连环马相互绊倒,场面堪称混乱。
整场顺昌之战,金军死伤惨重,尤其铁浮屠几近全军覆没,兀术不得不撤军北返。宋军只以两万兵力,成功顶住十万之众,其中一大功臣,就是看穿了“重骑兵的短板”。
这场仗,让后世看清一个真相:再强的铁甲冲阵,也敌不过策略精准的防御反制。铁浮屠再凶,也得看地形、看指挥、看对手不是背嵬军!
可要说铁浮屠不堪一击,那也是瞎说。
在顺昌吃瘪之前,铁浮屠可是打出过一段横扫千军的“神话期”。时间回到1130年代,金兀术带着这支重骑部队,北起辽东,南到淮河,打得北宋残军节节败退。尤其是在大平原和无险可守的地带,铁浮屠简直是“开挂”般的存在。
比如1137年,金军突袭南宋边城寿州,那时候守军仓促成军,大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乡兵。兀术命铁浮屠做前锋,全军列阵于大草地上。晨雾未散,五千披甲骑兵突然冲出,兵士身披漆黑重铠,马鼻喘气如牛,冲锋过程中震得地皮都在颤,远远看去仿佛黑云压城。
寿州守军见状,未战先怯,士卒大乱,阵型一崩,后方士兵直接弃械而逃。铁浮屠从北门冲进,直杀至南墙,仅用半日便攻下整座城池。这种战果,完全是凭着冲锋之势与震慑力拿下的。
为什么震慑力这么强?因为铁浮屠不单是冲阵,它代表着金军最强战力,敌军一听名字便心惊胆战。
《鄂王行实编年》就记载,当时铁浮屠进军如墙,人马合一、三人为伍,正面推进无人能挡。更有诗云“铁塔兵前声如雷,铜面具后火风催”,可见宋人对这支部队既畏又惧。
而且,铁浮屠打的是心理战。对手一旦崩溃,铁浮屠并不负责追击,那是轻骑兵“拐子马”的活儿。它的任务是冲开口子,让胜利的希望从破口中涌入。
所以别只看它在顺昌败了,也别说它机动性差、成本高,关键时刻,它能打出决定性的一击。铁浮屠不是万能武器,却是在古代“兵者诡道”的世界里,最为直接的一记重锤。
它不适合常年征战,不适合山区作战,也不适合当主力打消耗战。可它就是那个让敌人望风而逃的“恐惧来源”。铁浮屠的存在价值,从来不靠性价比,而靠气势如山,一骑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