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不!想!上!班!
创始人
2025-08-23 11:00:41
0

后浪生活教室

看了《浪浪山小妖怪》,你是不是也深深共情了从话痨逐渐沉默寡言的黄鼠狼。

最共情黄鼠狼的是什么呢?是取经路上乖乖配合排练,却又在大妖离开后轻声说了句我想回到浪浪山。 最后他选择带走的,是那块被磨的锃亮的磨刀石。他失去了旺盛的表达欲,像是被社会磨平棱角的少年心气。

那么你呢?所有的这些似乎都化为一句每天清晨忍不住喊出的一句话:

我不想上班。

今天打工浪希望能从书里找到一些真实的指导建议来抵抗工作给打工人带来的伤害。

事实上,职业倦怠期(burnout)是职场上越来越普遍的问题,通俗来讲可以理解为—— 过度工作导致的身体或精神上的一种被迫后退。 陷入临床性职业倦怠期的人往往只能用休假来解决问题,这不是我们的理想状态。 当你考虑如何合理分配你的精力,会在设法前进的同时尊重人类对休息和娱乐的需求,如果一个人的效率很低,他可能没有分配好精力,要么用的不够(无精打采),要么用的太多(筋疲力竭)。

所以,重构工作/生活的效率则显得至关重要。

今天的几本书应对职场人从“电量耗尽”到“持久续航”,也在尝试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你每天上班越来越痛苦的现状—— 倦怠的本质是一种能量的错配,过度消耗在厌恶事务,稀缺资源未能补给给热爱领域。

以下是几本书中提炼出的真相,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

你可以试着利用惯性把生活拆解成磁吸模块,将每日任务按能量消耗值分类匹配。你会发现,高质量输出3小时比硬撑一整天更值。

《惯性带你飞》

内容简介:

“动量”是一个从物理学中借用的概念,描述了行为的惯性、势头或冲劲。动量的魔力在于它能推动我们朝同一方向不断复合,形成滚雪球式的效应。它不依赖你的想法或感觉发挥作用,因此不会受到你的心情和实时状态的阻碍。就算失去了动力或耗尽了意志力,你也能依靠动量提供的惯性继续前进。正是动量让坏习惯更根深蒂固,让好习惯的积极效应不断叠加。

你将在本书中看到创造正向动量和扭转负向动量的方法,通过改变自己的“脑图”来实现行为上的深度改变。无论你的目标是减肥塑形、提高工作效率、摆脱拖延症、打扫房间、改正坏习惯,还是培养新爱好,学会借助动量的巧劲,你都有机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自己的生活焕然一新。

2

你的拖延症很多时候因为高估了任务难度从而触发恐惧,逃避情绪本身就会消耗你更多的能量。所谓的高能量不是什么天赋异禀,没有人生来精力无限,而是通过每一次微小的实践,不断积累能量,形成正反馈循环的过程。

《早上还什么都不想干,晚上就都做完了》

内容简介:

认为某个领域的超级明星天生比别人有优势时,我们会感到安心。当一个同事减掉了10千克体重,或者一个朋友在繁重工作之余还能参加马拉松,我们就默认他们具有比我们更高的能量,以及更多实现目标的动力。但杰夫·哈登证明,能量根本没那么神奇,谁也不是天生就具有高能量。事实上,高能量不是努力的前提,而恰恰是在努力的过程中生成的。

哈登走访了包括体育、音乐、商业在内的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发现成功并不是某种觉醒或灵感迸发,而是一种不断在实践中收获能量、积蓄能量的过程。哈登会告诉你如何形成能量与成功的良性循环,也指出了许多会破坏这种循环、瓦解你努力的困难和障碍,并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亲身实践,哈登在一个月内持续吸引了200万读者阅读他的文章,骑完了107公里山地自行车赛,还减掉了近5千克体重。你也可以进入这种良性循环,收获一个高能量的新自己。

3

测试你职业的隐性价值,弄明白你想做什么很重要,你的不快乐很多时候来自于意义感枯竭。

《如何找到想做的工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主人公是一位有着5年行政经验但不安于平淡的姐姐,以及她求职处处碰壁还没被任何公司录取的大学生弟弟。他们正面临着以下困惑: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不知道自己的强项是什么。

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业。

一天,一位神秘女士出现在他们面前,带他们开启了一场为期7天的理想职业探索游戏。

在这7天中,他们借由神秘女士提供的各种设计精巧的道具一路过关斩将,逐步明确了自己的理想未来,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发现了自己的各种强项,然后设置了自己的终点和中间节点、主线任务和隐藏任务,最后得到了一份“理想职业地图”,自信地朝着理想未来迈进。

你也可以跟随两位主人公绘制出自己的“理想职业地图”。只要照着这份地图探索,无论是求职还是升职,调岗还是跳槽,搞副业还是创业,你都将因强项在手而充满力量,因目标清晰而方向坚定,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生。

4

线上办公被广泛应用后,数字过载无疑放大了我们的工作焦虑,如果你也被无休止的碎片化工作信息频繁切换沟通消耗能量,试试适度的回复delay,非紧急消息积压三条再一并处理。

《过度互联》

内容简介:

或许,当你每天早上打开电脑时,都习惯让塞满邮箱的邮件和闪动的聊天对话框启动一天的工作,从早到晚都持续沉浸在频繁的邮件往来和交谈之中。不知不觉,你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焦虑,感到自己每一秒都需要与人保持联系,不然就会错过重要的信息。

卡尔·纽波特总结科学研究和多年调查成果,提出这种状况源于“过度活跃的群体思维”正在渗透当今职场,然而这种不停被打断的多线程工作方法在本质上与人脑的运行规则相悖,会带来认知能力下降、焦虑不安、效率低下等糟糕的后果。

5

太累的时候,先让身体在生理层面归正,让头脑安静的休息。

《冰人呼吸法》

里面提供了关于冥想和调节情绪的呼吸练习

内容简介:

维姆霍夫因其惊人的身体能力被称作“冰人”,他是26项世界纪录的创造者。在书中他将呼吸、寒冷疗法和瑜伽相结合的经验方法总结为“维姆霍夫训练法”(WHM),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控制自己的身心,最大程度地开发自身的潜力。维姆霍夫曾和多所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合作,探究人体在极度寒冷的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同时也在全球举办教学训练营。维姆霍夫的训练方法包括:呼吸训练、抗寒训练、心态训练和提升运动表现等其他目标。

这本书在训练方法以外,也书写了维姆霍夫成为“冰人”一路上的人生故事,呈现了他的苦难、内在探索和心路历程。他阐述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也和读者探讨了身心灵之间令人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自然修复》

让自己在自然中恢复能量,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小生境(restorative niches)。在这之中,我们会回到自己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当你感到疲惫压力时,要及时钻进小生境里,恢复内心的元气。

内容简介:

多少个世纪以来,诗人和哲学家们都在赞颂着大自然对人们的益处:贝多芬从岩石和树木中获得灵感;华兹华斯在踏过石楠地时吟出诗句;特斯拉在公园里想到电机……

弗洛伦丝•威廉姆斯对这些故事中大自然所蕴含的能量充满好奇,开始探索其对人脑的积极效应背后的科学。从日本、韩国、英国,到芬兰、美国,再到新加坡,她的全球性实地观察记录展示出我们与大自然的联系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只是短暂接触自然就能帮助大脑从注意力涣散中恢复敏锐认知,长期潜入大自然中更是对多种精神创伤有良好的疗愈效果。

即便我们常居城市,也可以通过大自然培养创造性并改善情绪,与自然相处的时光并不应该成为奢侈品。随着现代生活急切地向室内转变,这些观念及它们提供的答案,比以往更为重要。

# 写在最后

今天这些书希望每一个职场倦怠期的打工人在被世界要求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时,让你有机会做一根可蓄能的灯芯,而不是一次性的火柴。

当然,还有一些更聚焦于生活本身的改善方法:去疯玩、去爱、去看新的东西、结交新的有趣的人,当工作这件事不再是你生活的重心时,似乎倦怠一点也不会那么痛苦了。

顺便安利这部精神状态很超前的TVB老剧《男亲女爱》

还有一句来自打工浪浪的真心话:

痛苦有时候来自于超出你本身职权范围的责任感,所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打工而已,别逼自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年羹尧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雍正是... 很多人都不了解年羹尧被打倒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说到年羹尧,亲们都知道,这是清朝的大...
三国时期的四个神童都有过人之处...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四神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有四个神童,每个人都有自己...
揭秘元朝皇帝埋葬之谜 元朝皇帝... 还不知道:元朝皇帝埋大叔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一个人死了之后...
元朝皇陵为什么没有被人挖掘过 ... 很多人都不了解元朝皇陵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说到元朝其实这个朝代也是有超多的故事的,...
大草原“猛虎”云光中的贪腐往事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知灼 昨天,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原主席王莉霞落马的消息被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