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号晚,在农业数字化赛道里摸爬滚打14年的一亩田终于走到了上市的时刻,于美国纳斯达克挂牌。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里程碑,更是农业互联网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当下创业环境低迷的背景下,在公认最为艰难的农业互联网赛道,一亩田14年的创业历程到成功上市,引发了诸多创业者的广泛共鸣:创业之难、农业之艰、上市之不易,无数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奋斗的影子。
当前创业环境低迷的背景下,一亩田的成功上市,也让无数从业者感受到振奋,即使在最艰难的赛道上,坚持就能开花结果。
农业创业之难
过去数十年,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如今的AI时代,一波又一波的时代红利,催生出一个个的行业巨头,电商领域京东、拼多多,出行领域滴滴,生活服务领域美团等,都在各自赛道迅速崛起。对众多新晋创业者来说,经济消费的整体低迷、线上线下的流量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山大,即使最火热的AI赛道,也有着来自硅谷风投机构的悲观预测,“未来五年内,99%的AI创业公司会消失。”创业成了一条九死一生的淬炼之路,少有人能看到彼岸花开,更多的是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农业领域的创业者更是如此,回望过去的20年,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口号,感召了一批批的创业者涌入,从传统种养殖、农资服务、数字化培训、AI育种到智能机械,但最终鲜有杀出重围者。
究其根源,农村的基础设施与数字化水平落后城市至少20年,这是众多创业者所要面临的局面。大的环境来看,农村市场,物流基建缺失、2018年才实现农村村村通;支付体系落后,很长一段时间,农民更习惯现金交易;互联网普及率不足,2024年城乡互联网普及率依然差距18%,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在城市里看似习以为常的网上购物、线上支付等,在乡村地区都发展滞后。具体到农业生产流通领域,在“小农经济”的大背景下,生产上跟风、盲目种植等难以克服;生产端广泛的设施化仍未实现,天气仍是影响产品品质、产量的最大因素之一,一场暴雨都能让一年颗粒无收;流通端,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冷藏设施远未普及,农产品整体损耗率超过25%。这都是以一亩田为代表的农业互联网领域创业者所要面临的难题。
创业如同西天取经,上市堪称取经路上的“狮驼岭”,是对阶段性成果全方位的评估、对团队能力的再次考验。放眼国内,超6000万的注册企业最终也只有5000多家挂牌上市。走出国门,在当前中美关系复杂、经济不稳的环境下,同样有无数企业因监管审核、估值压力或市场波动而上市夭折。
从2011年创立开始,到如今挂牌纳斯达克,一亩田的14年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经历了早期的用户教育、舆情危机,到资本市场遇冷、疫情三年的危机,最终走到了现在。
创业之难,农业之难,上市之难,很多创业者、投资人感同身受。一亩田创始人邓锦宏曾说:“农业不是风口,而是长跑。”相信创业道路,也只有敢于结硬寨、打硬仗,更加相信长期主义的人,才能突出重围。
一亩田上市,为何让人振奋?
对众多创业者来说,现在的环境并不算友好,除了机器人、AI等热门赛道,很多创业者可谓艰难生存,在这个环境下,一亩田的上市,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和曙光,着实让人振奋。
对仍然在路上,扎扎实实做事情的创业者,一亩田上市是坚定信念的信息。一亩田的14年,是卷起裤腿、脚踩泥巴,扎根农业一线的14年。它的成长靠的是14年的用户口碑积累、扎实的数据沉淀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这与部分领域“圈钱快跑”的商业逻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让更多踏实的创业者看到了曙光:不畏浮云遮望眼,实干终有出路。
对数千万的农业从业者来说,是个提振信心的信息。近年来,“空心化”“老龄化”等农村话题持续登上热搜,“谁来种地”是个困扰产业的重大课题。一亩田的上市,尤其是其从生产到流通全产业链的业务模式,对广大的农业从业者,尤其是返乡创业的青年来说,是个信心的提升:农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充满数字化机遇的蓝海。
同时,对坚持长期主义的奋斗者来说,一亩田的上市是个凝聚力量的信息。农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根基行业,天然具有“慢”属性,本身追求不是快速爆发,而是要讲究长久持续。十年来,伴随着元宇宙、区块链等科技概念的兴起,众多风口项目昙花一现,而一亩田专注农业数字化,穿越周期,最终上市,秉承的是“流水不争先”的商业哲学,是对“慢即是快”最好诠释。这让投资者、从业者和观察者们振奋:长期主义不是空谈,而是能带来实实在在回报。
随着登陆纳斯达克,这家中国农业数字化领域的先行者,也就此让人看到了属于中国乡村更大的希望。邓锦宏说,“中国最好的创业机会在乡村”,这句话也将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的广阔田地。
来源:直通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