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至7日,上海歌剧院版《法尔斯塔夫》将作为上海大剧院2025—2026演出季开幕大戏重磅登陆。这部朱塞佩·威尔第留给后世最后的杰作为何暌违九年后重现舞台?日前,该剧组敞开排练厅大门,邀请乐迷一同探密这部高难度喜歌剧如何在精雕细琢中焕发生机。
《法尔斯塔夫》是歌剧巨匠朱塞佩·威尔第在八十岁高龄时写下的封笔之作,与其另一部悲剧巅峰《奥赛罗》并称为他艺术生涯晚期的“双子星座”,标志着意大利歌剧艺术前所未有的高度。剧本由天才剧作家阿里戈·博伊托妙笔生花,从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与历史剧《亨利四世》中汲取灵感,以酣畅淋漓的幽默笔触、深刻的悲悯情怀,描绘了没落骑士约翰·法尔斯塔夫在温莎小镇上演的荒诞又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喜剧。
2016年,上海歌剧院以开阔的国际视野与非凡的艺术魄力,力邀英国新锐导演哈里·费尔及其创意团队共同创排《法尔斯塔夫》。该制作一经问世,便以其颠覆性的当代视角引发轰动。
如此再次创排这部具有世界水准、体现文化高度的艺术精品,上海歌剧院院长、指挥家、钢琴家许忠坦言,《法尔斯塔夫》的音乐织体如同一个绚烂的万花筒,它既是声乐技巧的终极试金石,更是人性百态的显微镜。威尔第在这里放下了悲剧的沉重,却以更轻盈、更迅疾、更精密的音符,构建了一座充满笑声却也充满哲思的高山。
当然,对于中国演员,尤其是母语非意大利语的歌唱家而言,攀登这座“珠峰”的挑战是多维度的,其中语言关首当其冲。许忠表示,“歌唱家不仅要唱得精准、漂亮,更要深入语言的骨髓,吃透每一个音节、每一处节奏转折背后的喜剧密码,让威尔第的笑声跨越一个世纪,精准无误地击中当代中国观众的心灵。任何一丝含糊或节奏拖沓,都可能让精心设计的笑点失效。这也正是我们提前开放排练的初衷,让大家看到欢笑背后的汗水与匠心。”
排练现场,男中音歌唱家、梅花奖得主孙砾戏剧张力十足的表演和深厚的演唱功底给乐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已与上海歌剧院合作了《托斯卡》《波西米亚人》《丑角》等多部歌剧的孙砾,感叹此次回到上歌的舞台就像老友重逢,“法尔斯塔夫这个角色需要‘举重若轻’,在夸张荒诞的嬉笑怒骂之下,是对衰老、虚荣与孤独的深刻体察。而且这对歌唱家的声音要求非常高,可能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有勇气触碰这样的角色。”
上海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徐晓英将饰演剧中核心女性角色——聪明机敏、主导整个“捉弄法尔斯塔夫计划”的福德之妻艾丽斯·福德,她的演唱与表演是支撑全剧喜剧框架的关键。这是徐晓英时隔9年后再度饰演这个角色。
此次复排,上海歌剧院在充分尊重原版导演创意的基础上,也在许多细节上进行了升级与优化。复排导演、上海歌剧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庆新透露,“这个版本将故事从伊丽莎白时代‘穿越’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社会变革、观念碰撞、充满活力的时代背景,让莎士比亚笔下的温莎小镇离我们更近了一些。但基于唱段和唱词需遵从原版的原则,我们这一版首演中的个别舞台表演及调度,对于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而言,有些‘跳戏’。这些问题正是这次复排的重点之一。同时,随着舞美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也将充分发挥新技术新设备的优势,对首演时的灯光等设计给予了更好的呈现方案”。
记者 / 刘艺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上海大剧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