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泰康路上的田子坊有点“忙”。从年初开始,随着外国游客入境免签政策的实施,“到上海,去田子坊逛逛。”已经成为不少老外来上海的第一站选择。据统计,今年1—4月,田子坊工作日平均每天客流达26000人次左右,双休日稳定突破3万人次。
如何接住“泼天流量”?让到上海的外国游客在田子坊有得看、有得买?这片老式里弄正酝酿一场变革。田子坊所属打浦桥街道瑞金二路泰康路网格(简称“瑞泰网格”)在走访中获悉,某巧克力品牌想在田子坊开设首家“文创+巧克力”特色门店,不过由于田子坊商居业态特点,老宅改造遇到了“瓶颈”。
“田子坊客流还是比较大,我们沿街开设巧克力店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够吸引一波客流。”门店负责人表示。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瑞泰网格联合田子坊管委会等部门多次搭建协商平台,让商户和居民坐下来面对面沟通。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一致,采取“错峰施工”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其实像这样需要一件件解决的事情在田子坊有很多,目的就是既要让居民在此生活少受干扰,又要让田子坊成为旅游目的地。如今,走进全新装修后的“碰巧”巧克力店,游客除了可以闻到浓浓的巧克力香气,逛累了还可以在此“歇歇脚”,逛逛巧克力文创,特色首店也有了“家”。
“碰巧”巧克力店生意颇为红火,五颜六色的手工巧克力圆球摆在冷柜里,很是诱人。带着创意包装的巧克力则是店中的 “主角”,吸引着消费者驻足。
这里有自带 “人格特征” 的巧克力系列——一个个卡通形象,代表着时下年轻人熟悉的 “MBTI”(一种基于心理学的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16种人格被印在包装上,不同人格特征的包装搭配不同口味的巧克力;有提供心灵鸡汤的巧克力系列,如一款 “爸爸辛苦了” 巧克力,包装上,卡通角色正在卖力地攀登珠穆朗玛峰;有为全国各地游客提供的手办巧克力系列,包装背景统一是 “陆家嘴三件套” 剪影,但站在前面的卡通人有着不同的形象,“重庆人” 顶着九宫格火锅,“山东人” 拿着大葱,“山西人” 捧着醋坛子。吃完巧克力,包装可以当作冰箱贴,趣味十足。
“碰巧”品牌创始人郭涛告诉记者,这是该巧克力公司在田子坊开的第二家店铺:“在田子坊深处,我们有一家经营了多年的‘巧克玩家’零售店。今年想做一些新的尝试,开了一家新的巧克力主题店。”在他看来,“碰巧” 巧克力不只是一家售卖巧克力的店铺,“我们定位自己是文创店。在创意与设计上,巧克力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为人们提供情绪价值”。
如今,走进田子坊,时不时会听到韩语和英文。这些老外喜欢田子坊的理由有很多,有的是喜欢上海弄堂的“市井气”,有的是喜欢老上海建筑的蜿蜒曲折,有的则是想看看上海人居生活的典型日常。“既要发展,也要温度”“既要修旧如故,也要守护历史”,这些都是田子坊发展的“关键词”。
一批文化创意与时尚消费类品牌不仅在田子坊持续扩张,更以这里为起点走向上海、走向全国。田子坊地区管理办公室调研发现:田子坊内持续经营5年以上的原创品牌占比达62%,远超同类园区28%的行业均值。游客选择田子坊,是因为它的独特——这是一片富有烟火气的、商居并存的里弄。它在岁月中越经久沉淀,越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记者 / 高磊
编辑 / 刘晓静
图片 / 打浦桥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