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潮丨光伏发电为何被纳入电力可靠性统计
创始人
2025-07-15 08:21:17
0

郜亚章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其中提出,2024年我国电力可靠性总体保持平稳。值得关注的是,报告除公布水电机组、煤电机组、气电机组等可靠性指标外,光伏发电首次被纳入了电力可靠性指标的统计范畴。

什么是电力可靠性指标?简单来说就是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量化数据,用来衡量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发电可靠性指标、输电可靠性指标以及供电可靠性指标等,支撑电力安全水平的提升,为电力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维系社会有序运转的基石、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电力可靠性管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新场景,在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发挥作用。

此次把光伏发电纳入电力可靠性统计,是电力可靠性管理主动适应能源结构优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风力发电99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太阳能发电83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6%,两者发电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占到全年发电量增量的58.1%;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其中风电光伏达到14.1亿千瓦,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

从数据来看,无论是发电量增量还是装机规模,风电和光伏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角色正日益凸显,与煤电、水电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增效的能源供应格局。

从政策来看,《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中明确要求,总装机50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场、10兆瓦及以上集中式太阳能发电站要纳入可靠性统计。

因此,在2019年风力发电机组被纳入可靠性统计的基础上,2024年首次将光伏发电组也纳入统计范畴。通过持续拓展统计范围,逐步完善适应新能源特性的电力可靠性指标体系。

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始于1985年,历经40年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其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城乡供电可靠性差距不断缩小,关键设备设施可靠性大幅增强。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平均供电可靠率达99.924%;燃煤机组、水电机组、燃气轮机组、核电机组可用系数均在91%以上;直流输电系统平均能量可用率达到95.802%,显著优于全球同类系统可靠性平均水平。

本次电力可靠性统计范围的拓展,既是电力可靠性管理向新型能源体系的进一步适配与深化,同时也将防范化解风险的关口前移。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开展风光发电设备运行可靠性统计分析,一方面可实时掌握设备健康状态,预防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通过量化指标分析揭示设备薄弱环节,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推动风光发电从追求装机规模转向高质量发展。

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虹口区尝试让教师从AI“使用者... 教师是否会被AI取代呢?近日,以“融合与创生:AI驱动的教育变革”为主题的第三届北外滩教育发展论坛在...
中化国际明起停牌 拟发行股份购...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5日讯 中化国际(600500.SH)今日披露公告称,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中国蓝星...
中国人寿再次宣布清仓杭州银行   来源:财经众议院  7月15日晚间,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持股5%以下的股东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销量暴增3倍后 黑龙江现... 中经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25天内要完成9955台空调安装调试;空调送货及安装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
快手电商“西北集运”扩容 青甘...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近日,快手电商宣布将“西北集运”服务范围扩展至青海、甘肃、宁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