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尝试让教师从AI“使用者”转变成智能体“开发者”
创始人
2025-07-15 20:07:34
0

教师是否会被AI取代呢?近日,以“融合与创生:AI驱动的教育变革”为主题的第三届北外滩教育发展论坛在世界会客厅举行。论坛上,专家们普遍表示,AI教育的核心并非技术叠加,要学会从“拿来用”到“量身造”。

让教师成为“智能教育设计者”

教师是否会被AI取代呢?“如果教师自己会运用、会设计AI,他还会被替代吗?”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孙磊在论坛上抛出了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他指出,AI教育的核心并非技术叠加,而是构建“人机协作”的全新生态。为此,虹口已经建成“数智虹教”基座,贯通国家和上海市智慧教育平台,为全区6万学生、6700名教师提供“教学管评研训”全链条数字化服务。虹口创新建立“三级CIO”制度与“教师主理人”机制,推动教师从技术使用者转变为智能教育设计者。今年1月上线的“HEADS虹口教育智能体导航系统”,以“大模型+知识库+工具链”降低了开发门槛,目前已有200余位教师成为智能体开发者,182个教育智能体在平台上线,覆盖课堂探究、作业辅导等多个场景。孙磊强调:“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会用AI的教师’,而是‘能驾驭AI育人的教师’。”

AI基础课在虹口区中小学100%普及

全区中小学AI课普及率达100%

论坛现场,12个“AI力快闪课堂”成为焦点。在江湾初级中学的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们只需通过自然语言描述需求,AI就能自动生成网页代码,从而完成从功能拆解到人机协作的思维进阶。有的学生为科技节页面添加3D模型旋转功能,有的学生搭建互动评论区,并且在调试过程中辩证思考技术的边界。北虹高级中学的音乐课堂则呈现出别样的景象:学生们借助AI作曲软件为校园定制配乐,在算法生成的旋律框架中注入情感张力,实现了技术理性与艺术感性的完美交融。这样的变革并非个例。虹口已构建起覆盖全学段的AI教学场景网络:中州路第一小学通过“诘问—反馈—再诘问”机制,推动学生从事实认知迈向价值认同;复兴中学高三生物课上,智能体辅助学生解析科研论文,训练“观点—证据—推理”的学术思维链;丰镇中学语文课堂引入生成式AI改编《木兰诗》课本剧,将文本解读与创意表达有机结合。这些实践印证了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孙磊所说的:“AI正推动课堂从‘教学任务驱动’转向‘学生问题驱动’,从教师单点投入转变为人机协作与群体共创。”

活动现场

在课程体系方面,虹口探索“基础—特色—卓越”三级进阶模式:联合华东师大开发30课时AI基础课程,实现全区中小学100%普及;依托南湖职院开设AI职业体验特色课程;通过“青少年科学院虹口分院”打造“AI+工程+项目”卓越课程,培育人工智能“未来之星”。这种分层设计既满足了普及的需求,又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成长的通道。

筑牢AI教育的“安全边界”

随着AI深度介入教学,数据安全与伦理风险不容忽视。虹口率先发布《虹口区学校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管理办法》,成立“教育智能体伦理与专业审查委员会”,对智能体开发、上线全流程实施严格的三级防护体系。同时《“教育智能体Pro”创制和应用指南》发布,为智能体设计提供了标准化的框架。

活动中,两项新的战略级项目也同步启动:“虹‘芯’魔方青少年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项目”以工业级标准构建芯片教育空间,将微观科学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场景;“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虹口实验区共建项目”则聚焦教育生态共建,依托开放平台整合全国教学工具与资源。

“AI对教育的改变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既要重塑教与学范式,更要坚守教育的初心本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指出。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也表示,需深化育人本位价值锚点,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生态。

原标题:虹口区尝试让教师从AI“使用者”转变成智能体“开发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健康科普 | 别拿中暑不当事儿... 伏天未至 高温先到 据天气预报报到 未来40天 有21天高温 高温持续暴击 人体散热系统容易“崩坏...
180度急转弯!为何特朗普对乌... "让美国人做对的事情,得让他们把所有错误的选项都做一遍。"——温斯顿·丘吉尔 2025年7月14日,...
小到金钱,大到时间、精力,如何... 有糖丸儿说,总听「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但是,小到花钱,大到要不要跟朋友断交、要不要分手,我们似...
我参观展览时,发现姥爷的捐赠被...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7月8日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