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为何“好人”接连涌现?
创始人
2025-07-11 07:20:26
0

殷志兰照顾老人

南丰镇区全貌

□ 宗志鹏

“奉献的故事绵延不息,让南丰镇这座名为新德的村庄,名副其实拥有了新的道德标杆……”前段时间举行的张家港市“美德之光 闪耀港城”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殷志兰现场交流活动上,张家港首位全国道德模范吴栋材站在殷志兰身旁宣读致敬词,阐述她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

两位全国道德模范“同框”,一时间引发广泛热议,有人注意到殷志兰是新德村村民,吴栋材则是永联村原党委书记,两人竟然都来自张家港南丰镇。

同属一地的奇妙缘分,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起南丰镇的“好人文化”。这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加上此次获评的殷志兰,南丰镇已涌现3名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4名中国好人。

为何一个乡镇能有这么多“好人”?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民众

有人说,这不过是个巧合,但来到南丰镇,遇见那些友善包容、奋发向前、无私奉献的人们,便能明白“好人”在南丰镇涌现并非偶然,实则与这座“全国文明镇”的一方水土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方水土,既指地理环境,也是当地人文;既是岁月沉淀下的风俗特点,也是人们不断雕琢而成的独特气质。南丰镇的一方水土,便是改革开放发展实践中,凝结的那份勇闯敢试、无私奉献的精神特质。

说起这股子精神,不得不提起“改革先行者”吴栋材和永联村蝶变的故事。

行走永联村,宽敞平整的马路串联起数十个车间厂房,构成永钢集团“钢铁王国”,与其遥遥相对的是永联小镇里的高大楼房,加装电梯工程正有序推进,不远处的农耕文化园、美食街、永联文体馆,又升腾起浓浓烟火气。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苏南地区最小、最穷的村子。1970年,彼时的沙洲县组织千余民工在这里围垦长江滩涂,由于地势低洼、十涝九灾,吃粮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就是永联当时的真实写照。

面对困境,一心带着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吴栋材不怕苦、不怕难,带领村民大胆干、勇敢闯:他带头卷裤腿、下冷水、挑土方,把低洼地挖成鱼塘养鱼,挖出的土再填成高地种粮。回想当时情景,村民陆洪春至今历历在目,“那年冬天,老吴书记带着大家挖塘,每天天不亮就开工,也没什么工具,就靠手挖、靠肩挑,干了50多天,终于挖了90余亩鱼塘,第二年就实现了丰收。”

后来,吴栋材和村民们又筹集资金创办了永联轧钢厂,成立永钢集团。在企业两次改制过程中,吴栋材没有在意个人的得失,首先考虑的是村子的发展和村民的生计,坚持给村子留下25%的股份,让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永联村的变化是南丰镇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靠着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南丰人将这座荒无人烟的“流沙岛”建设成为张家港经济强镇,而这座伫立潮头的精神图腾,正引领着更多人开拓创新、担当实干。

南丰镇创新建立“大招商”工作机制,面向全镇遴选年轻干部组建招商队伍,以信息、人员、资源的共享,打破“单打独斗”的局面,提升招商质效。“招募令”一出,各部门、各村(社区)青年干部纷纷报名参与,奔赴招商一线。

火热的干事创业热情换来丰硕成果。今年3月,苏州沃斯曼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装备零部件生产项目开工,计划总投资2.08亿元,重点聚焦深海连接配件、机械手臂支架等核心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建成后将与海锅股份形成互相支持、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推动全镇智能制造向“链式集聚”再进一步。

教育引导造就和美南丰

在6月6日“智享南丰·乐学银龄”项目建设成果展示暨2025年春季南丰老年大学汇报演出上,老人们舞步轻盈、身姿矫健,《微山湖》舞蹈洋溢着不输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太极拳表演刚柔并济、行云流水,一招一式尽显东方哲学韵味……老年大学的师生将课堂所学化作精彩绝伦的表演,为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恰是源自南丰镇这方崇文重教水土的滋养孕育。

南丰镇史志工作人员朱家根翻出的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人们扎起裤脚,在江边泥泞的滩涂上修建堤坝。江涛拍岸,泥沙冲积淤涨造就了南丰镇这片土地。1950年前后,周边地区的百姓纷纷带着行囊来到这里围堤造田,建设新的家园。

“这就是咱们南丰人当时围垦的情形。”朱家根说,根据资料记载,当时,常熟、江阴以及南通的大批群众搬到这里生活,一个埭上都出现好几种姓氏和方言。

江水一路奔涌,涓涓细流汇成滔滔之势,带来不同的文化与思想,给南丰镇留下开放包容的基因,而长期的教育引导,则让踏浪而来的人们真正“亲如一家”,形成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

从大队兴办耕读小学,为入学或辍学的孩子提供学习机会,到农业中学、农业技术学校、职业学校先后建立,再到如今“三名”教育工程,聘请专家驻校指导、派遣青年教师参与苏州名师结对,成立永联荷风管弦乐团,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开展区域艺术教育共建合作,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文化教育的持续推进,让这里的人们明是非、懂礼节。

教育,不单是文化知识的增加,更是人文素养的提升。将身边的榜样作为最好的教材,南丰镇实施“德润南丰”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先后推选出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树立学习榜样、争当榜样的良好导向,让崇德向善成为南丰人的共同追求。

如果说,凡人善举如同前方的灯塔,为居民提供正确的范例和指引,那文化供给更像绵延不绝的江水,滋养着精神根脉,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们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

4月26日,以“南丰知我意 悦享幸福景”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项目发布,向百姓发出共沐书香、共赏美景的春日邀请。其中,南丰镇启动“YUE动南丰”文化YUE升计划,链接各级文化专家资源,聘请文化大咖担任文化导师与地方群众文艺团队结对,以提升团队演艺水平、培育文艺精品,还打造文化YUE课堂,推出棕编拾趣、爵士律动、妙手钩花等8门特色课程,构建让百姓乐于参与的文化服务圈。

志愿服务呼唤乐施善行

“殷大姐,恭喜你当选全国道德模范,你先歇段时间,过两天再带我们一起去志愿服务。”从北京“领奖”回来不久,殷志兰便接到了志愿服务队队员范美兰的祝福电话。

出身普通农村家庭的殷志兰,不仅50多年来悉心照料父母、养父母、伯父母以及公婆等8位老人,更将这份善意不断传递,在临近古稀之年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为村里的孤寡老人送去关爱。“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参加志愿活动,帮助孤寡老人过好晚年生活。”

实际上,南丰镇还有很多殷志兰这样无私奉献的热心人,倾尽所有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互帮互助蔚然成风,亦是这方水土鲜明的标识。这既是持续德治教化,培育居民乐于助人这一高尚品德的结果,也是南丰镇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推进优化。

南丰镇一边引导各村(社区)、部门成立不同类型志愿服务队伍,提升百姓参与的广度,一边召集好人模范、行业志愿者、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等,培育起倪永祥志愿服务队、“沙上匠人”非遗志愿服务队等多支专业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增加志愿服务的深度,同时出台《南丰镇志愿者礼遇办法》,以树立“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引领崇德向善风气。

百姓需求是志愿服务的“风向标”。建立起队伍的基础上,南丰镇安排志愿者定期入户走访,了解百姓需求关注,再“量身定制”志愿服务项目,打响了“小楠微家话”、“倪妈妈”初心接力棒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南丰镇科文中心里,南丰村文化演出队队长潘秀玉带着队员,加紧排练舞蹈《锦show八段》,为下个月张家港乡村文艺星级团队大展演做准备。

热衷文体活动的潘秀玉退休后,开始自学广场舞、八段锦、柔力球等项目,常常在村里练习。后来,在村里的帮助下,潘秀玉组建南丰村首支群众文艺团队,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带着村里一批老人排练节目、参加演出。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与优质项目渐入佳境,南丰镇抓住这项机遇,通过学习先进经验、邀请专家授课、组织座谈交流等方式,助力提升志愿者的能力知识,优化志愿服务机制与队伍建设。目前,南丰镇已成立志愿服务队84支,注册志愿者达6700余人。

今年3月,“全国文明村”的永联村更是先行先试,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雷锋小镇”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力求将永联小镇打造成为雷锋小镇,引导居民人人学雷锋、人人当雷锋,践行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理念。

一方水土,说到底是人的精神品质。长江边长大的南丰人,以万里长江般兼容并蓄的胸襟、滔滔不绝的姿态,创造了这座开放包容、自强不息的城镇,也感染着、引领着、驱动着更多人奋发向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家港南丰镇供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茂名2025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在... 转自:中国水运网7月11日,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之际,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的历史节点,茂名海事...
最新或2023(历届)五年级好... 五年级好习惯伴我成长的手抄报的图片参考  五年级好习惯伴我成长的手抄报参考图片(1)  五年级好习惯...
卫星化学:高端聚乙烯材料技术壁... (转自:聚烯烃人)证券之星消息,卫星化学(002648)07月09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
卫生职称评审改革为何突然取消论... (转自:抗衰老产业联盟)职称评审要“去论文化”了?可别高兴太早,隐性“论文战”才刚刚开局!你听说了吗...
“高效”应对“高温” 连夜奋战... 转自:中国水运网骄阳似火,热浪灼人。40°C的高温中,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在苏北运河宝应段航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