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意思?有着怎样的来历 清朝时的 清朝时的美国纽约
创始人
2025-09-04 12:40:43
0

明末清初,四川经历连年战乱、灾荒后,人口大幅度锐减。据康熙时期的统计,当时四川人口仅剩9万余人。这个数字的背后,代表着历经千年繁荣的四川,已经陷入凋敝。四川在秦汉时期,就有“天府”的美称。

土地肥沃,水利便捷,这是当时人们对四川的印象。唐朝时,成都是可以跟国都洛阳齐名的城市。宋、明时,四川是西南的枢纽。

可是,当康熙年间的四川巡抚张德地上任后,看到的只有一片荒芜。当地了无人烟,这里仿佛荒废了百年之久。房屋倒塌,土地荒芜,骑马走过,稀少的几个人,也大多衣衫褴褛。幸好,这位四川巡抚是个有担当的官员。

他想要恢复四川旧日的辉煌,唤醒土地上的烟火气。张德地向康熙皇帝上奏折,提出移民开垦荒地的建议。这道奏折得到康熙皇帝的同意,这才有了“湖广填四川”的由来。

不过,虽然称呼上是“湖广填四川。”但实际上,当时向四川迁徙人口的,包含有很多省份。湖广地区,只是占移民的大多数。其余包括河南、山东、陕西、云贵地区、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山西、甘肃。

这些都是当时人口数量较多的省份。这次移民,跟过去中国移民,有很多不大。汉唐时期中国的移民,都是从北向南。而“湖广填四川”,却是由东向西移民。

为了鼓励移民,康熙皇帝还对移民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移民到四川开垦荒地后,五年后才征收赋税。开垦越多,奖励越多。

这项政策,其实只在康熙时期实行。康熙末期,这项政策已经基本停止。虽然实行时间补偿,但对后来四川影响极大。以至于清朝末年的《成都通览》中都说:“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不过,“湖广填四川”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当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康熙年间,四川可以逐渐稳定下来。因为土地开垦后,大家都可以实现温饱,甚至过上不错的生活。

而且,因为有大量外来移民,很多其他省份的农作物、手工业、制造业、文化也跟着也一同进入四川。明、清时期,中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陆续传入玉米、马铃薯、红薯。这些都是产量极高的农作物。占用土地少,却可以带来大量口粮。

对于四川这个涌进大量移民的地区,这个情况极为有利。四川的凋敝,更多是人口稀少导致。当地的却极适合农耕。现在有了高产的农作物,又有大量人口开荒。

四川粮食储量增加极快,不仅可以满足本省使用,还能销往各地。尤其是长江水路的贯通。所以,康熙以后,重庆很快转型成商贸城市。很多外籍商人也跑到四川贸易。他们沿长江贸易经商,将四川货物运往全国各地。

当时四川运往各地的,除了粮食,还包括丝织品。蜀锦在千年前就有名气,移民的进入,让四川当地的纺织重新得到发展。陶瓷、造纸也日益繁荣。煤、铁开发速度加快。移民的进入,对四川现在的文化,也有很大影响。

不过,这项政策,也带来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康熙末期,随着土地逐渐开垦完毕,四川境内基本没有什么空余土地。可是,康熙年间进入四川的人都在宣称,他们到了四川后,很多都过上富裕的日子。康熙时期入四川的人,大多获得三十亩水田或五十亩旱田。

这种说法流传极广。雍正年间,民间流传着这一种说法:“谓川省之米,三钱可买一石,,,一去入籍,便可富饶。”

可是,康熙以后,时机已经过去。四川已经没有太多空余土地。但很多人都不清楚具体情况,只是不断往四川移民。雍正、乾隆年间迁往四川的,不只穷人,很多地主大户也拖家带口前往。

到了以后却发现,根本就没有容身之处。很多人成为佃农,或直接沦为赤贫流民。其中很多人干脆聚众闹事,在山里当土匪。地方官府一直想要禁止。

乾隆对流民态度较为温和,只让官府防范流民滋事,以稳定为主,对那些作乱的流民,严加惩处。但是,流民问题还是无法彻底解决,最终在乾隆末年,酿成一场新的动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企业团队口号霸气押韵 企业团队... 和传统的昨天告别 向规范的未来迈进  风起云涌,人人出动,翻箱倒柜,拜访积极  时不我待,努力举绩,...
营销团队口号霸气押韵 装修公司...  精领天下,英才神话  时不我待,努力举绩,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落实拜访,本周破零,活动管理,行销...
团队口号大全 押韵 团队口号大... 认真学习 刻苦训练 文武兼备 百炼成钢  激情飞扬,看谁最强!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奋发拼搏、勇...
团队口号16字押韵 团队口号1...  发奋图强 砺剑磨枪 谱我华章 立万名扬  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龙腾虎跃,雷霆...
团队口号4字押韵 团队口号4字...  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团结进取,争创佳绩,努力拼搏,挑战自我  积极进取,努力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