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林园、李晓旭报道:城市的文明从何而来、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进行文明创建……5月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城市文明 增进人民福祉”论坛在深圳举办,这也是该论坛首次举办。
让城市软实力与居民的精气神共荣共富
论坛上,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分享交流相关部门和地方在弘扬主流价值、推动以文化人、赓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精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经验做法。
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滕建勇在发言中表示,上海始终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举例说,群众性活动也要高大上,今年上海创新推出了“城市文明开放麦”活动,第一线、最基层的市民群众欣然上场。
成都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郭小平表示,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文明建设的成果,增强城市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必须把“为民、惠民、靠民”作为推进城市文明的根本原则,办好群众关心、基层需要、社会关注的好事、实事。
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强提到,深圳在文化的转型积淀中,始终坚持城市文化营造的长期主义,持之以恒,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对优秀传统文化产品进行创新,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
济南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孙世会介绍,在济南,城市品牌化服务,将城市发展与科技融合,经济建设与群众民心相互交流,与社会治理相互融通,让城市软实力与居民的精气神共荣共富。
南京市社科联主席,南京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曹劲松表示,社会主义城市文明建设经验源自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造,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要求和价值驱动。
千年文脉与时代精神激荡共鸣
论坛上,几位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城市文脉。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陈晓建介绍,广东提升城市精神气度,让千年文脉与时代精神激荡共鸣。“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中,我们不搞推倒重来、大拆大建,更多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创新实施‘乡愁唤醒’工程,保留镬耳墙、龙舟坞等文化记忆,将广州永庆坊、潮汕祠堂、客家围屋等活化为文明实践特色阵地,打造‘广府骑楼数字博物馆’等沉浸式体验,让岭南文脉在传承创新中绽放时代光彩。”
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明世表示,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建设城市文明就是要以文育城,从历史文脉中汲取丰富滋养,形成各个城市的独特气质和人文魅力。”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李凤亮提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脉,不能舍近求远,“抱着金砖要饭吃”,应该深耕自己的在地文化,把它挖透,“文脉是文明创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