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翠茹
而今,“特”,是青海产业发展的根基。广袤无垠的天然牧场,孕育出肉质鲜美的牦牛、藏羊;纯净清冽的雪域融水,为冷水鱼养殖提供绝佳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滋养出高品质的奶源。这些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为青海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青海聚焦牛羊肉加工、乳制品加工、冷水鱼生产加工等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从牧场到餐桌,从水域到市场,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今年以来,青海紧握独特资源禀赋的“金钥匙”,全面深耕特色产业发展沃土,消费品工业迎来崭新的增长周期。特别是,青海以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在消费品工业领域,牛羊肉、乳制品、冷水鱼加工等特色产业,凭借雪域高原得天独厚的生态馈赠,迅速崛起为拉动产业增长的关键力量。
向“新”,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创新驱动的时代浪潮下,青海特色产业正积极拥抱科技,实现转型升级。企业引入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附加值;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养殖、生产、销售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确保产品品质。同时,很多企业越来越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营销模式,让“青字号”产品走出高原、走向世界。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深感,串珠成链,方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青海特色产业而言,产业链的形成不仅是资源整合的必然选择,更是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产业链的本质,是将分散的产业环节串联成有机整体。以青海牛羊肉加工产业为例,从牧场养殖、疫病防控到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再到终端销售与品牌营销,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当企业实现全链条贯通,也能形成抵御市场风险的“组合拳”。
同时,产业链的延伸,更是企业开辟增长新空间的必由之路。青海冷水鱼产业从单纯的养殖捕捞,向精深加工、休闲渔业、科普研学等领域拓展,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将单一产业升级为多元业态。这种“链上开花”的发展模式,让企业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从“产品经营”到“产业生态经营”的跨越。
以“特”突围,向“新”发展。需要政府引导产业链“链主”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聚焦薄弱环节,组织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企业自身也要拓展思维谋发展,在产业链中,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创新,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积极拓展省内外市场,加强与知名企业的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
展望未来,青海还需不断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深度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继续深耕特色产业,以创新为“笔”,以特色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让高原特色产业成为展示青海魅力的亮丽名片。
上一篇:护眼科普暖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