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日报
高中学位扩容坚持新建与挖潜并重,既增数量,也优供给,有助于平衡供需、缓解升学压力
【现象】回应群众期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重庆计划实施“新卓越”普通高中建设工程,稳步增加普通高中资源供给,建设100所科学、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特色高中;广东广州提出通过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扩容一批、试点一批等举措,争取今年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万多个……各地多措并举推进高中学位建设,在提质扩容上迈出探索步伐。
【点评】
高中阶段教育一头连着义务教育,一头连着高等教育,被视作国民教育体系的“腰身”。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背后有着因应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变化的综合考量。
看趋势,这是给未来“解压”的先手棋。2016至2017年是我国人口出生的一个高峰期,这期间出生的孩子将于2032年左右进入高中阶段,未来一段时间高中的学位供给压力会持续增加。作为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统筹调配举措,高中学位扩容坚持新建与挖潜并重,既增数量,也优供给,有助于平衡供需、缓解升学压力。
促进高中学位扩容提质是提升“人才红利”、建设人才强国的“强基”之举。毛入学率可用于评估某一级教育的普及程度。2024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0%。以学位扩容更好满足“上好学”需求,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能够推动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应提升,助力提高国民素质、夯实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底座。
“扩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体布局、统筹谋划。
调结构,满足多样需求。教育应是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而非简单复制、机械灌输。一段时间以来,模式单一、缺乏特色的问题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比较突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统筹推进市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好综合高中”等,指向的正是分类发展、特色办学。打造丰富多元的育人育才方式,才能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优配置,推进整体提升。扩容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也包括质量的提升。以县级中学为例,目前近60%的普通高中生在县中就读,县中办得好不好,影响广大学子的受教育水平,关系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质量。深入实施县中振兴行动计划,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师资配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以育人方式改革提高县中办学水平。扩容正是推进教育改革的良机,探索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将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更多学子。
这个过程中,因地制宜很重要。每个学生的个性禀赋不同,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不同,决定了扩容既要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也应重视职业高中,鼓励发展综合高中以及具有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的高中。不同地方的现实情况千差万别,只有奔着问题去、有的放矢,才能放大相关政策的正向效应,精准回应家长和师生关切。
腰杆硬方能立得稳,教育亦如此。期待各地各方持续创新举措,坚持量质并重、分类发展,将“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落实落细,为更多孩子成长成才添动力,为人才强国建设筑根基。(丁雅诵)
上一篇:北京市公园科普游园会持续到端午
下一篇:盒马鲜生为何“相中”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