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王剑)近日,由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牵头制定的全省首个针对喀斯特地貌小微湿地修复的地方标准——《喀斯特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程》获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该标准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该领域的空白,标志着贵阳在喀斯特小微湿地修复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阿哈湖湿地公园管理处依托其在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丰富经验,于2023年启动标准编制工作,在重庆大学的专业技术支持下,组建了专项工作组。
工作组多次深入贵阳、黔东南、重庆梁平、广西桂林、云南泸西等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域开展实地调研,足迹遍及30余处小微湿地现场,通过水质监测、植被群落分析等手段,累计获取第一手数据1000余组。历经多轮意见征求、专家技术审查、反复论证修改等多个关键阶段,工作组历时两年完成了标准编制,最终形成了涵盖术语定义、修复原则、修复流程、现状调查与评估、修复目标与方法、修复设计、修复措施、管理与维护、生境监测和修复评估的全流程技术标准。
标准紧密依托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小微湿地修复、建设、监测及研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深度结合喀斯特地貌独特的水文条件与生态保护需求,首次系统性制定了适用于贵阳市域的喀斯特小微湿地修复技术,标准实施后,将通过科学规范的修复流程有效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服务功能,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