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 记者 魏其濛
“双向奔赴”一词,很适合用来形容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中外企业破局出海之路的新选。在本届博览会上,记者观察到,一边是中国企业积极拓展中东欧等国家的新兴市场,另一边,中东欧企业也开始加速在中国布局。
Maspex是波兰规模最大的私营食品企业,即便放眼整个中东欧地区,也算得上是行业的头部企业。其客户群体涵盖众多酸奶制造商、糖果零食与即食食品企业,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一直未能与中国企业建立起深度的合作。
公司销售部亚太区域经理Sandra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公司领导一直非常重视和看好中国市场,今年开始,她被安排专门负责拓展中国市场,为此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叫商乐丹。她制定好了详细的计划,今年会重点了解中国市场,接触更多中国客户,争取明年就建立起正式合作。这已经是她今年内第三次来到中国,此前她还去过上海和深圳等地参加展会,推广公司产品。
她所在公司生产的巧克力豆、糖醇、膨化谷物等食品,在咖啡、奶茶等行业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商乐丹喜欢喝咖啡,来到中国之后还爱上了中国奶茶。她说每次到中国,都要去本土的奶茶店和咖啡店转一转,不仅是为了品尝饮品,还要仔细研究中国人喜欢喝什么,“思考有什么办法能够将公司的产品加入进去”。逛超市的时候,她也会把中国同类的商品拍照发给同事,对比在包装、用料、质量等方面和自己公司生产的有哪些区别,以此来调整产品,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偏好。
商乐丹不但会说中文,还了解不少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之前公司在研发糖醇时曾征求她的意见,她给出的建议是,“中国人喜欢红色,我们要研发一款红色的糖醇”。这次参加博览会,一款红色草莓口味的糖醇被她特意带到展台,放在显眼的位置,用来吸引中国企业的采购商。几天下来,商乐丹递出去又收到了50多张名片。“有一些中国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她说,未来要和他们保持更密切地接触和联系。
波兰女孩商乐丹正在展位上展示公司生产的产品。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摄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8%,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7.4%,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4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3%。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规模迄今已超过240亿美元。
除了中东欧展区,本届博览会还设置了出口消费品展区。这片6万平方米的展览区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家企业参展,展示自己的消费精品和优质服务。
在这一展区,东阳王京灿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展位尤其显眼,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圣诞树,展位外围还进行了简单装修。这是一家主要生产和销售圣诞树、圣诞藤条、圣诞花环等各类圣诞装饰品的企业。从2004年发展至今,其已经由工厂转型为公司,厂房的面积也从5000多平方米扩大到3万平方米左右。
该公司业务部姚姓经理介绍,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洲等地区,当下正是订单集中出货、发货的时间。近期,中美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后,此前因加征关税停止的美国订单开始逐步恢复。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不管是手里客户的区域还是公司产品的类别,都不能过于单一。
事实上,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拓展了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市场,并且结合公司产品的特点,开始研发四季都可以销售的仿真花、树等新产品。“即使没有关税的影响,一个生产圣诞树的工厂也会有淡旺季,迟早要解决这个问题。”姚经理说,现在反而加快了他们扩大新市场和研发新产品的速度,“之前都是慢慢悠悠地搞,现在加速了”。
她告诉记者,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规模、国家级的展会,公司就是抱着进一步拓展销路的目的来的。过去这几天,自己接触到了一些外国的采购商,也和不少国内外贸公司的负责人交换了联系方式。不管是采购商还是外贸公司,对于由工厂发家的公司来说,都是过去很难接触到的客户群体。
东阳王京灿工艺品有限公司在出口消费品展区的展位。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摄参展商徐夏是一名有着30年从业经历的“老外贸”,常年往返于中国和克罗地亚,在两国都注册了公司。在她看来,近些年中国制造的品质不断提高,在当前国际贸易背景下,外贸人要换一种思路面对市场,此次博览会就是一个打响中国产品名头的好机会。
徐夏告诉记者,克罗地亚的造船业尤其是游艇产业发达。本届博览会之前,她在浙江宁波的外贸公司就与国内几家原材料供应商接洽。博览会期间,她的公司成功与克罗地亚的大型码头公司签约,后续她还会带领克罗地亚客商实地参观国内的造船工厂。
同样是在博览会期间,宁波象山亚帆中心港与克罗地亚里耶卡克尔克岛马里纳·普纳特帆船港正式缔结帆船“姐妹港”,这标志着未来两地将在帆船赛事、港口运营、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中国—中东欧国际帆船赛暨宁波国际帆船赛也于5月23日至25日在宁波象山亚帆中心举行。
徐夏认为,这样的体育赛事有利于增进两国企业之间的了解。“过去,欧洲的外商对宁波了解不多。克罗地亚被称为‘千岛之国’,通过走访,他们发现两个港口有相似之处,也知道了宁波有哪些科技含量高、品质优的产品。这为我们将来的合作打下很好的基础。”她说。
中国—中东欧国际帆船赛暨宁波国际帆船赛现场。主办方供图5月25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落下帷幕。博览会执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届博览会吸引了近1500家企业参展,展位数超过2400个,专业采购商数量达1.7万人次,其中境外采购商约4000人。博览会期间,实现进口采购订单109.8亿元。针对出口转内销,新设“外贸优品中华行”专区,组织全国100余家采购商现场成交超1亿元。
对中国企业、中东欧国家乃至更大范围的外国企业来说,博览会的结束,也是未来深入合作的开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宁波5月25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