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网易科技《态度》栏目
作者 | 崔玉贤
2025年5月25日,《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今晚举行,这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全程高能,让大家看到了科技进步的力量。
“未来已来”、“科技强国”、“具有时代意义的比赛”、“宇树科技牛X”、“我是历史的见证者”……比赛过程中,网友们忍不住评论道。
这场比赛主要由表演赛和竞技赛两部分组成,虽然是四组参赛队伍但机器人本体均来自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G1。
“通过格斗比赛,可以验证机器人结构的极限,从而不断进行调整,进一步完善机器人结构稳定性。”宇树科技在赛前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
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田丰说》视频策划人田丰向网易科技表示,这场机器人格斗赛,重点是和对手比拼臂-脚-脑协同运动能力,机器人攻击和防御的速度与精度都很重要。
1、大赛主角是谁?
本次大赛的是宇树科技最新研发的 G1人形机器人,身高1.32米、重25公斤,配备43个高扭矩关节电机。
根据介绍,G1人形机器人可以实现直拳刺探、左右勾拳、上勾拳、组合拳、前踢、左右侧踢、闪避、跌倒起身等超难动作。
在比赛过程中,参赛机器人在跌倒后有时候不到5秒即可起身,有时候甚至可以实现鲤鱼打挺起身,全场鼓掌喝彩。
2、 赛制规则:
三个回合,每个回合2分钟,三个回合总积分最高的选手获得胜利。击打击中头部或躯干为有效打击,正面击打和背面击打都算。击中手部1分,击中腿部3分;倒地一次扣5分,如果击倒在地8秒不起,直接扣10分,比赛结束。
3、比赛看点:
人机协作,关注人和机器人如何协作赢得比赛;技术平衡,机器人在结构与功能、稳定性和灵活性上的平衡;技能展示,机器人技能的流畅度、人机协同决策、倒地后恢复动作等。
此次人形机器人的拳击比赛基本上采取了遥控手柄的方式参赛(只有一支参赛队伍采取了AI语音遥控的方式),因此需要考验人与机器人的协调能力。
4、比赛意义: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比赛展示了机器人在指令响应实时性、受打击后平衡恢复、抗打击能力、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步。
田丰向网易科技表示人类通过手、胳膊与腿来体现手艺、武艺,如机器人能学会“咏春”、“泰拳”等自由搏击武艺技能库,则也能学会舞蹈、产线工艺、非遗手艺。另一方面,表演型机器人本身也是对社会大众的一系列开放式科普,很可能会激发青少年、大学生、程序员、工程师对机器人产业的志向和兴趣。
在未来场景落地方面,田丰认为,此次宇树G1机器人展示的左右勾拳、侧踢等高难度动作,验证了其动态平衡系统(被击倒后4秒自主恢复站立)和毫秒级关节扭矩响应能力 。这类实时对抗数据积累(单场产生10TB运动数据),可直接迁移至工业场景的紧急避障、协作搬运等需求。
他认为,赛事中验证的强化学习框架(百万次仿真训练)和UnifoLMV2.0决策系统,为工业场景的自主决策提供开源基础,降低中小企业算法开发门槛 。
编者按:这场人形机器人的格斗巅峰对决,绝非简单意义上的体育赛事,而是向大众展示了中国人形机器人的科技成果,我们有幸见证了这场比赛。铁甲钢拳,让科幻走进了现实,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