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SoC玄戒O1,首款SUV小米YU7,当这两款战略级的新品一同亮相,小米站在了全新的起点。
这不只是对小米过去15年的成绩总结,更是小米未来10年走向全球硬核科技领导者的驱动力。造芯和造车,每一赛道都是百亿级的重投入,倒在路上的前烈们也比比皆是。小米凭什么能够赢得双丰收?
当雷军宣布未来5年再投入2000亿元的研发资金,背后的答案已经浮出水面。
造芯十年,绕不过去的一场硬仗
自研SoC芯片代表着消费电子领域的顶尖科技水平,全球也仅有苹果、三星、华为等少数几家终端厂商具备该能力,其难度远超大众的想象。
强如华为,其于2009年发布的第一款手机SoC芯片K3V1也以失败告终;苹果的首款A系列芯片A4基于魔改三星芯片而来,被质疑套壳,一度沦为笑谈;OPPO的自研SoC项目哲库甚至半路夭折,让人唏嘘。
虽然其困难程度不亚于“珠峰挑战”,但自研SoC芯片却是小米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小米要站稳高端市场,要对标甚至超越苹果,就要具备苹果的软硬件协同整合能力,掌握最硬核的底层技术。比如苹果一直引以为傲的流畅,就是因为有A系列芯片和iOS的加持。
2023年10月,澎湃OS正式推出,小米提出了「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自研SoC芯片自然成为最后一个拼图。
在5月22日的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小米也以玄戒O1和玄戒T1两款自研芯片交出了答卷,并推出了搭载自研芯片的小米15S Pro、小米Pad 7 Ultra和小米Watch S4。在自研芯片的加持下,继续向高端市场发起冲锋。
实际上,在玄戒O1正式发布之前,网络上就存在着种种质疑的声音。“小米突然就做出自研SoC芯片了?好像很容易?到底是不是自研?”
发布会上,雷军也给出了解答。玄戒O1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长达11年的积累。据悉,小米早在2014年9月就立项了澎湃项目;2017年,小米首款手机SoC芯片“澎湃S1”正式亮相,定位中高端,由小米5C首发搭载。小米也正式成为全球继三星、苹果、华为之后第四家同时拥有终端及芯片研发制造能力的手机厂商。
遗憾的是,这款手机并未成为爆款,也让小米澎湃S1蒙尘;后来的澎湃S2也遭受了种种挫折,未能成功流片。
不过,小米并未放弃自研SoC芯片的梦想。近年来,小米在影像、快充、电源管理、通信、显示等多个领域推出了自研芯片,从小芯片入手积累能力。
2021年初,小米决定重启“大芯片”业务,重新开始研发手机SoC。历经三年的艰难研发,2024年底,业内传出小米成功流片国内首款3nm手机系统级芯片的消息,也就是此次发布的玄戒O1。
一组数字可以看出玄戒O1的投入之大:截止到今年4月,玄戒芯片研发已经投入135亿元,今年芯片研发预算60亿元,这个投入也排在国内前三之列。
玄戒O1的定位是3nm旗舰处理器,这也是中国内地3nm芯片设计的一次突破,小米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后,全球第四家发布自主研发设计3nm制程手机处理器的企业。从具体表现上来看,玄戒O1的CPU性能和能效表现接近苹果A18 Pro,进入行业第一梯队,GPU表现则领先苹果A18 Pro。
回头来看,从澎湃S1的挫折,到小芯片的探索,再到玄戒O1取得突破,所谓的“横空出世”,背后其实是小米曲折的十年造芯路。
YU7亮相,提前预订爆款?
在玄戒O1发布的同时,小米第二款车、也是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亮相。
雷军披露,小米做出重启SoC和造车的决定均是在2021年,同时开启造芯和造车这两大战役,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
汽车制造涉及到复杂的供应链管理、严格的法规标准和庞大的市场体系。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将其创业历程形容为在“地狱”中穿行,而智能电动车赛道上也不乏失败者,甚至连苹果都放弃进行了十年之久的造车计划;从中国市场来看,威马汽车、高合汽车、哪吒汽车等多家知名造车新势力烧光百亿资金也难逃破产的结局。
而雷军通过亲自带队,以“押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的决心下场造车,蛰伏三年,最终小米SU7惊艳亮相。
目前来看,小米SU7系列已经无可争议的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根据发布会公布的数据,2025年,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超过25.8万台。今年4月份SU7交付超过2.8万台,是20万以上价位所有汽车的销量冠军。
不可回避的是,小米SU7也经历了一些争议和挫折,但正如小米造芯之初遇到的种种曲折,只要迎难而上,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从此次亮相的小米YU7来看,小米继续选择对标行业最优秀的产品。不管是创新的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还是媲美百万跑车级的性能,以及在中大型纯电SUV中遥遥领先的续航,小米YU7对比特斯拉的Model Y毫不逊色。
为了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小米YU7的辅助驾驶系统采用了全套高配硬件,全系标配英伟达Thor车载计算平台、1个激光雷达、1个4D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以及12颗超声波雷达。
另外,为了帮助用户提高安全驾驶能力,小米专门推出了高阶驾驶培训课程,并面向小米车主首批10000人进行免费培训。
不管是产品力,还是安全上的诚意,小米YU7可以说已经提前预定爆款,有望在小米SU7的基础上再续辉煌。
结语:
造芯和造车,这两个领域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而如今,小米的这两大战役均结出硕果。在发布会上,当搭载玄戒O1自研芯片的小米15S Pro,以及小米首款SUV车型小米YU7同台亮相,可以说,小米做到了连苹果和特斯拉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就造车而言,苹果已经放弃了造车计划;就手机而言,虽然马斯克多次表达过有意涉足,但传闻中的特斯拉手机一直遥遥无期。
小米为何能够成功?背后依靠的可能还是雷军和小米长期主义的坚持。比如在自研芯片上,雷军就制定了长期持续投资的计划:至少投资十年,至少投资500亿,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切入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时,雷军也是看到了智能化下半场的十年机遇。
不管是造芯,还是造车,如果以十年的战略眼光看待中途的一些挫折,也仅仅是擦伤罢了。在战略正确的道路上持续投入,时间会成为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