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轩
近日,来自2024年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的优秀作品《跷跷板定律》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升级亮相。由韩燕楠菲编剧、导演的这部作品,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将女性对于生育的思考搬上舞台,在家庭环境、个人成长和责任承担之间,女性心中的“跷跷板”该如何保持平衡?
近年来,影视剧和舞台剧领域的女性话题似乎变成了一个“卖点”,不少作品打着讨论女性话题的旗号讲述故事,有讲述逆袭故事的爽剧,有演绎女性在人生重大节点的选择,婚恋、生育成为这些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内容。当然,这些女性话题有反复言说和演绎的必要,但很多作品的呈现让人觉得乏善可陈,《跷跷板定律》的上演,却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乍看上去,《跷跷板定律》讲述的是一个双女主的故事。看守所里,两个女性带着相似又不同的人生经历展开交谈。她们在要不要生孩子、如何养孩子等生育话题上的立场反复横跳,分享各自对“成为母亲”这件人生大事的思考。随着剧情的展开,她们的家庭背景逐渐清晰,观众对她们的关系也有了更深的认知。
《跷跷板定律》的演绎方式可谓“打开天窗说亮话”,把女性的选择、母亲的困境、女儿的成长等话题都摆在明面上。但它的讲述并不沉重,而是笑中带泪,泪中带笑,仿佛是一个已经艰难地走出痛苦的人,讲述自己的“痊愈”之路,有自我审视,也有自我打趣。剧中有不少内容呼应社会的现实,也有不少接地气的表述,因此催生了不少笑点,让观众觉得亲切而温暖。最让人惊喜的是,剧中的“两位女性”通过反复的对话,交换着各自的观点和生活经历,正如“跷跷板定律”的名字所述,她们最终在思想上达成了某种动态平衡。
当然,作为一个不断反转并拥有一定时间跨度的作品,《跷跷板定律》在个别衔接处也有显得仓促的地方。毕竟是年轻编导的作品,目前的呈现已经让人非常惊喜。年轻艺术家走向市场十分不易,优秀的作品也不该被埋没,这一作品所在的“蜻蜓计划”,是由黄磊发起,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担任出品人的戏剧孵化项目,此番作为2025第九届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华人新声”板块在京首演,也给观众带来了鲜明而新锐的青年创作气息。 摄影 塔苏
上一篇:竞速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