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明绍庚
鸵鸟遇到危险,会将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就是安全的。这种“眼不见为净”的所谓生存策略,在个别干部身上也变相出现,比如对工作中的问题熟视无睹,在该担当时表演“凌波微步”,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会自生自灭,这种“若无其事”、自欺欺人的做派无异于掩耳盗铃。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偏偏“看”不到,甚至躲闪逃避,这本身就成问题。表现有三:
其一,对问题搞选择性“失明”。拒绝承认问题存在,对问题不是“埋头苦干”而是“埋头不看”,日复一日、月月如此,导致老问题间断反复、新问题不断堆积。
其二,认为没引起上级重视就不是问题。可能眼皮底下已经问题成堆,但只要领导不指出来就无动于衷,只要不出事,宁可少干事,拖慢了工作进度,甚至贻误了发展机遇。
其三,只要事情没曝光就不是问题。遇事拖事躲事就是不办事,不愿揭短亮丑,也不想动真碰硬,但是问题不会因闭目塞听而凭空消失,只会在“暗地”里积蓄破坏的力量,最后一定会在某一时刻以更猛烈的方式反弹。
问题不是洪水猛兽,有问题也并不可怕,承认问题的存在,才是治愈的开始。如若对老问题避而不谈,对新问题秘而不宣,那些不被发现、视而不见的问题藏在那里,永远都是“问题”。唯有发现问题而不忽略问题、研究问题而不搁置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放过问题,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终结者,问题才能“不成问题”。
改革发展,矛盾问题始终相伴。像鸵鸟那样把头埋进沙子或许能获得片刻“安宁”,但问题不解决早晚是“病”。我们必须摒弃“鸵鸟”心态,学一学啄木鸟,哪怕树虫躲得再深,也要把它叼出来、解决掉!
上一篇:巧解物业纠纷,这个法庭是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