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记者 马榕报道】巍巍铁塔立山巅,星罗棋布漫人间。矗立于绿水青山间的铁塔承担着全国通信基础设施的重任,也为数字中国与智慧城市的蓬勃发展赋能护航。5月19日至21日,“高质量发展看铁塔”调研活动记者团来到重庆,环球网记者近距离感受中国铁塔通信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风采,见证智慧重庆“铁塔-政府”协同型产业生态。
科技守护安全:潼南“数字生命工程”织密全域防护网
潼南区位于重庆西北部,涪江、琼江双流域交汇形成“Y”字形水系贯穿区境,具有汛期水位突变性强、传统监测存在盲区、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频发、基层人工巡检耗时耗力等管理难点。
走进潼南区应急管理局,中国铁塔合川分公司副总经理易柯对环球网记者介绍道,“‘数字生命工程’项目通过多部门接入,统筹防汛救灾、森林防火、地灾防治、安全生产、河湖监管和防溺水等重点领域,实现了气象、水利、林业、规资、应急、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部门的系统融合和数据共享。”
通过利用铁塔高点资源,项目在涪江、琼江沿线布设95处AI监控点位并搭载智能算法,构建空天一体监测网络,确保重点区域监控无死角,智能算法监测潜在风险后由平台AI推送至专人进行处置。这项工程打破了传统治理中“数据孤岛”的桎梏,将传统的单兵作战转化为多部门资源调动整合,以数据驱动为主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范式转换,为长江沿岸特别是地貌复杂的城市应急管理提供了可复制、能推广的实践范本。
“就在今天上午,铁塔视联监控到一起烟火告警事件,平台算法第一时间检测到后及时通知有关部门研判,目前已经处置完毕。”易柯说,“早发现、早派遣、早执行,确保警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信号覆盖“三峡之巅”:游客畅享丝滑打卡新体验
位于奉节的“三峡之巅”景区全程10千米,最高海拔1388米,近年来游客数量显著增长,曾因信号薄弱影响游客徒步体验。“当时有游客反映,打卡、发朋友圈、打电话等等都成了问题。”中国铁塔奉节县区域经理翟绪说。
中国铁塔重庆分公司接到景区需求后快速响应,统筹三家运营商网络覆盖,建成普服通信基站,赶在五一节假期前彻底解决信号盲区问题。除了基础的通信基建保障,中国铁塔还实现资源“一塔多用”,利用高塔优势在基础塔身搭载高清摄像头。如今,游客在此拍摄打卡的内容可即时分享,景区管理效率也显著提升,以科技之力赋能文旅发展。
“作为一支9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我们也将持续优化通信效果,为八方游客架起沟通的桥梁。”翟绪说。
“小红船”上的民生温度:长江航道通信保障惠及沿岸百姓
从奉节到巫山,4小时的“小红船”航程是长江沿岸村民的重要出行方式,被当地人亲切称为“水上公交”。往来滩涂上客的村民们挑起扁担竹篓,背起一筐筐柑橘枇杷,等候着前往巫山县城售卖。
“以前没有网络,船上卖水果是收现金的。”枇杷商贩郭大姐对环球网记者说。
如今,中国铁塔通过优化航道基建布局,采用沿岸基站形式确保船只行驶全程信号畅通。船上乘客可通话直播,往来游客挑选水果后流畅扫码支付,沿岸村民销售农特产品更加便捷。用技术创新破解难点,让传统的出行方式传递出数字时代的强音。
铁塔无人机“空中管家”:探索超大城市智慧治理新路径
北碚区是重庆主城之一,两江新区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山城+江城的复合型城区,其立体化的垂直落差及人口密度带来的基础设施动态管控一直是城区管理难点。
中国铁塔针对北碚区城市管理痛点,创新推出铁塔无人机多任务共用综合巡查系统。通过设置5个无人机机库、8架无人机、19条自主规划航线,挂载多用途功能巡检设备每日自动巡航,提高可探查范围。无人机通过实时传递巡检画面,协调多部门同步完成隐患风险整改。在运行效率上,无人机可低空7x24小时自主巡检,并通过AI算法识别将生活垃圾堆放、违法建设、黑臭水体监测、禁渔期违规垂钓等任务推送至北碚区运管服平台再分级下发至相关部门,案件处置完成后由无人机复核,大大提高处置效率。
“目前,平台算法识别的准确度在90%以上,可实现北碚区90%水陆域面积的常态化监测。”工作人员对环球网记者介绍道,“面对保护区等敏感信息,平台通过设置规范航道、本地存储、双向加密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可控,智慧治理。”
智慧灯杆“多杆合一”:中山四路展现未来城市样板
渝中区作为重庆中央商务区,人流量大、空间立体度高,传统道路不仅功能缺失,重复布线情况明显。
“中山四路上原来有110多根立杆。”造型精致的路灯旁,中国铁塔渝中分公司工作人员为环球网记者讲解,“中国铁塔通过共享的方式把所有的杆体进行功能整合,路旁立杆数量降至46根,整个施工周期1个月完成。”
一根高度6.8米的灯杆上能够汇集多少项功能?答案是22项!
中国铁塔提出集成化解决方案,通过模块化智慧灯杆的形式集22项功能于一体:从最基础的照明系统到基站网络部署,涵盖光纤接入、环境监测、红外摄像头、噪音监测、交通管理、烟尘防火、水位线监测、新能源充电桩等等,让城市管理实现“一杆知全城”。部分灯杆还设置有一键报警、免费上网、换电充电接口、扫码了解旅游资讯等方便市民游客出行,助力城市文旅发展。
通过“多杆合一、一杆多用”的创新设计,有效减少立杆数量,释放人行道空间,节省运维成本。“现在中山四路这边再叠加路政功能就不用开挖建设,通过智慧灯杆的标准化杆体卡槽搭配相应配件,实现长期的成本节约与效率提升。”工作人员说。
成立十年来,中国铁塔累计承建通信基站超270万座,截止去年,中国铁塔已将23万座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新建铁塔共享率从14.3%大幅提升到85%。在重庆,铁塔共享率从14%增至87%,累计减少通信铁塔重复建设近5.7万座,节约行业投资27.8亿元。从深山基站到城市智慧灯杆,从‘数字生命工程’到长江航道,中国铁塔充分发挥高点资源统筹优势,探索形成多领域科技共享复合体。以创新为驱动,为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提供具有中国铁塔特色的“云端方案”,助力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