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通讯员 张墨雨)“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南校区不是‘分校’,而是长郡教育集团的‘新增长极’。”在今日举行的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南校区(以下简称“郡外南校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长郡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肖斌武表示,长郡中学将用百年积累的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管理经验,为这所即将于今年9月开学的长沙南部新学校强基赋能。座谈会上,天心区政府、长郡中学、区教育局、教育专家代表、家长代表等,围绕郡外南校区办学定位、师资建设、课程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打造现代化外国语名校凝聚智慧与力量。
“一校两址、五统一”零差异办学
郡外南校区是天心区政府重点打造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公办初中,位于天心区黑石铺街道新昌路与新联路交会路口东南角,与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直线距离仅200多米,步行可达。学校总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将于今年9月开学。
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葛东伟介绍,郡外南校区一脉相承长郡中学百年“朴实沉毅”校训,秉持天心教育“立天地之心,为未来育人”的理念,与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现校区实行全维度零差异化办学。按照“一校两址”办学模式,由长郡外国语教育集团统一师资调配、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课程体系、统一教育教学资源、统一教育教学评价。
名校引领 长郡基因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为长郡教育集团的核心校、天心区第一所外国语特色学校,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自2019年创办以来,坚持外语特色立校、多元发展强校,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学校办学质量稳居全市公办学校前列,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育人目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如何在传承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优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高位起跳,将郡外南校区办成一所面向未来的新优质学校?肖斌武表示,长郡中学将从课程与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资源整合与师资共育、机制创新与数字赋能三个方面,为郡外南校区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其三年内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创新教育领先、智慧教育示范、育人品质卓越”的标杆校。
全方位资源整合 打造天心优质教育“新引擎”
郡外南校区的建设与发展,也是天心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天心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骆理表示,将在师资队伍、课程创新、资源整合上给予全力保障。如师资方面,将由初中名优特教师以及区内选调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组建郡外南校区核心教学团队,形成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同时,搭建“跨校区师徒结对”平台,加速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创新上,以外语特色课程为破题密钥,培育全球化视野;以人工智能、创客空间为创新支点,激活科学思维,实现知识传授与思维培育的同频共振。南校区将融合科技赋能,全面构建智慧教育生态。
天心区还将以郡外南校区发展建设为契机,通过一系列资源整合“组合拳”打造天心教育“新引擎”。如组建跨校区德育导师团,开发“红色基因+朴实沉毅”思政课程;建设跨学科融合实验室,实现教学效能与育人质量双提升;联合长郡中学和省市教科院,常态化开展跨校、跨区域教研、成果展示,推动资源共享、经验共融、项目共建。
座谈会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二级教授刘建琼,长沙市教科院院长黄军山受聘为南校区高质量发展顾问。两位教育专家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期待长郡外国语南校区在优质学校基础上办得更好,成为标杆。
天心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王钰莹指出,天心区区域经济的持续升级、天心教育的良好态势、合作化办学的聚合优势为郡外南校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基础和支持。希望学校聚焦科学协同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特色课程建设、学校项目建设、家校共育氛围五大关键任务,密切关注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锚定“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目标定位,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教育模式,将南校区打造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卓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