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蚌埠新闻网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尤靖文)芯聚江淮,智感世界。5月24日上午,第七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开幕。700余名院士、专家、企业家参加会议,共同探讨智能传感器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科协主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蒋庄德:
蚌埠在全国传感器产业区已经位居中游,其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以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进步也非常大。
传感器相当于人类五官的延伸。希望蚌埠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主动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让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高效流动,练好“内功” 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特聘首席科学家 宋爱国:
蚌埠的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项目,对全国传感器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蚌埠是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产业规模庞大、体系完备,发展传感器产业前景广阔。
科技发展人才是关键,蚌埠要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如今的蚌埠,为创业者培植了发展“沃土”,希望有更多的“金凤凰”来到蚌埠,选择蚌埠。
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副主任、工信部产业促进中心原总工程师、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郭源生:
连续七次参加蚌埠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每一次都能看到蚌埠中国传感谷的成长。蚌埠围绕汽车、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领域建立不同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其未来指日可待。
希望蚌埠可以进一步提高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将政策的透明度和匹配度摆在首位;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引进,注重人才引领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手段,为产业前端技术和国际化技术提供信息服务。
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军:
此次大会集中举行了三项重大揭牌仪式,分别是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长三角(蚌埠)产教融合协同中心、安徽省汽车行业协会智能传感器专业技术委员会、长三角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联盟,这三项平台的落地,标志着微电子院在人才培养、行业协同、科研创新等方面有了更多、更高的支撑,“技术—平台—产业”的系统构建已全面展开。
本次大会上,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超低噪声高精度生物信号采集系列芯片、生物信号采集系列电极、可控多通道脑电采集系统等多款新产品。集团作为中国传感谷牵头建设单位,将发挥科技领军优势,利用产业集聚效应,为中国传感谷打造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