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尺宽掘万米深,蚌埠“传感谷”向“智”掘进
创始人
2025-05-24 15:51:12
0

转自:中安在线

芯聚江淮,智感世界。

以传感之名,蚌埠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盛会时刻”——5月23日至24日,第七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市举办。从“智能”的未来感,到“传感”的前沿性,再到“产业”的生命力,关键词里读大会,这场会议注定特殊、特别。开好本届盛会,蚌埠承载着更多的“期待值”。

期待值高,关键在于会议聚焦的内容“新”。传感器技术,向来是科技领域的“争夺点”,被列为10大科技之首,重要性堪比芯片。

而作为全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安徽“三谷”联动的重要一极,蚌埠本身就“身手不凡”,其一举一动、行动所指、交流话题等往往代表着前沿、“风向”,一直是科技界的兴趣点所在。

那么,这场盛会如何打开?观会先看题。本届大会,与最近两届一致,持续擦亮 “芯聚江淮 智感世界”主题。从蚌埠到江淮再到世界,由近及远,蚌埠深耕未来,主题里透视着蚌埠“跳出安徽闯世界”的雄心壮志。走向世界的方向感,在本届大会尤其凸显。

何以见得?此次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重点聚焦到汽车、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热门应用领域发力,瞄准的正是一条指向未来的赛道,通向世界的路径。

掂掂大会分量,“智”感尤其足。向“新”出发,向“智”而新,已成为各地的共识。

奔赴蚌埠,只为一“感”。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位院士、专家、企业家相聚淮畔明珠,齐聚蚌埠,就是要在面对面交流碰撞中共享机遇,共话合作,共同打开可期的“未来感”。

今天的各地,聚焦创新的会议、论坛其实并不少,平台也越来越多,但能够广泛吸引“眼球”、汇聚目光,带动业界“翘楚”赴约的还不够多,蚌埠以一城之力“聚四方”,自有其背后的深层逻辑。

在安徽,蚌埠独特存在。合肥、芜湖、蚌埠是江淮创新的“强磁场”,也是自贸试验区的三大承载地,在“闯、试、改”上形成了一系列制度经验。

开放的土地,注定也是创新的沃土。皖北这片厚土之上,蚌埠正以创新赢明天,在新能源产业、汽车,储能以及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智慧医疗等领域不断“刷新”自我。

长跑靠实力选手,创新靠“当家企业”。在蚌埠,仅靠智能传感器产业这条链,就集聚了相关企业2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59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位于龙子湖畔的中国传感谷,入选2024年度十大MEMS园区。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名片。一句“蚌埠住了”,让很多人认识了蚌埠。事实上,蚌埠这座“铁路拉来的城市”,早已一改传统面貌,其“传感谷”不断“刷新”自己,与合肥声谷、芜湖视谷,并驾齐驱撑起安徽智能“三谷”。

如今,经济规模总量超百亿元的智能传感产业,已成为蚌埠的“当家支柱”。产业链密织,传感“小方块”为万物制造“五官”,在“神舟”“嫦娥”“天宫”“天通”等“国之重器”中留下“蚌埠足迹”,镌刻“蚌埠功夫”,将创新写在了苍穹之上。

从蚌埠“智”造满天繁星,到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再次盛大启航,人们好奇,创新崛起,何以蚌埠?

谋创新、抓创新,注定是一场难走的路。“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干成创新这件大事。

如果说置身安徽创新的大环境下,这是蚌埠的“天时”之便,而蚌埠自谋创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上的奋进动力,便是立足本土的“地利”。企业家、人才主动融入创新,政企携手、彼此成就,便是“人和”优势。

创新成果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而是要靠自身深“钻”细“研”,归根结底靠企业向“新”涌动。没有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缺少一双“有为之手”,很多创意往往很难落地。

从大环境看,抓传感产业,已成省委的案头重点。今年安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高质量建设中国声谷、视谷、传感谷”;今年3月,安徽发布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智能传感、高端存储、工业软件等关键软硬件技术研发……布局、施策,做强传感,是安徽施策的重点,蚌埠在创新赛道上有了更大的外力加持。

外力推,还要靠自身冲。在蚌埠,传感行业的事,是政府的大事要事。建设中国传感谷、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说是举全市之力,一点也不为过。

今年“新春第一会”上,蚌埠就重点布局创新,市委书记黄晓武提出要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这当中,自有对传感产业的倾心。

5月10日至11日,市委书记黄晓武到广州市,展开为期两日的考察招商之旅。当时,就晒出智能传感“名片”,指出新能源、新型显示技术、智能传感以及生物化工等领域在蚌埠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从市委牵头召开传感器领域亲清有约•民营企业家恳谈会,面对面、心贴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到市政府每月召开智能传感器产业推进会,把发展抓在日常;再到组建市智能传感器产业专班,全力服务和推进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蚌埠传感器产业链的张力,就在于政府的系统性布局、全要素保障。

万物互联时代,智能传感器应用无处不在。聚焦智能传感,共赴“蚌埠之约”,“科技范”“未来感”拉满!  

抢抓产业发展“窗口期”,政企联动,牵紧合作之手,“择一尺宽,掘万米深”,练就更多“独门绝技”,蚌埠“传感谷”正向“智”掘进。

来源:中安在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潘展乐第9金!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年全国游泳冠军赛,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徐嘉余、董亦凡、沈加豪...
全国道德模范名单“出炉”——申... 转自:上观新闻昨天(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为受表彰代表颁奖。其中,本市王育...
【聚焦深圳文博会】杰鲁彝绣借力...   云南网讯(记者 高祎祎 张梅焕 王小羽)“我刚走进展馆,就不断有人问我这身衣服是什么民族的,大家...
离婚后同居期间所出购房款能否要...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 通讯员黄杨 王晓丹)小王和小宋办理完离婚手续后仍共同生活,后小宋以个人名义购买...
小区几十万换电梯,1年半就状况... 电梯长时间使用后会逐渐步入“老年”阶段各种故障频发近年来政府通过补贴等手段大力支持住宅楼的老旧电梯更...
迎“六一”,海淀区“科技上地少... 新京报讯(记者吴为)“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5月24日,海淀区一场聚焦青少年科技实践的主题活...
灞桥区席王中心小学开展“美好生... 阳光讯(记者 梁永飞 通讯员 董彦军)2025年是民法典颁布五周年,《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
名单公布,咸阳1人2集体上榜! 转自:咸阳发布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作出表彰决定,授予张天天等437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
最新!雄安确定11家工伤保险协... 转自:雄安发布近日雄安新区确定11家工伤保险协议服务机构↓↓↓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
艺术快闪亮相万寿寺 北京艺术博...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 徐婧)首届北京博物馆季正在开展。其间,北京艺术博物馆...
广东逐渐开启“倒水”模式!未来... 近日不少网友都在问广东是不是进入了“倒水”模式?目前广东已进入“龙舟水”季节未来三天广东天气具体预报...
东莞便利店之王,狂飚540亿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微博记者丨李惠琳  编辑丨陈晓平便利店之王,扩张凶猛。5月22日,美宜佳董事...
港澳高校下场“抢人”:愿接收在... 当地时间22日,美国突然宣布取消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直接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连已在哈...
茶麻产业集中签约!七星关构建 ... 5 月 23 日,第 17 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分会场暨 2025 太极古茶品牌文化推广季活动正式启动...
这些残疾奋斗者,正在为他人撑伞 陆鸿正在演讲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炜 南京报道“房子是有天花...
千余种文创产品汇聚香山脚下 团...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 徐婧)北京博物馆季正在举行。5月24日至25日,2025团城演武厅文创...
江苏常州:“创新升级”破市场壁... 日前,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滚装船——比亚迪“深圳号”满载7000余台国产新能源汽车开启离岸首航,它将...
王金平:我支持卢秀燕选国民党主... 中国国民党籍台立法机构前负责人王金平23日以荣誉教授身份到位于台中的东海大学讲课。适逢今年中国国民党...
第34届哈洽会法治护航“全景回... 5月17日至21日,第三十四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经济贸易洽谈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黑龙江省司...
中国交建相关公司新增一项587... (转自:快查一企业中标了)快查APP显示,中国交建相关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于2025年5月24日...